
貧困殘疾人作為特殊困難群體,是精準扶貧中實施“兜底”脫貧的重點對象,受到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特別關懷。秦州區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2139人,占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3.08%,從“量”看,貧困殘疾人占比小,但從“質”看,1名殘疾人是否脫貧直接影響1個貧困殘疾人家庭4.5個貧困人口的脫貧進度和質量,殘疾人精準扶貧“量小質大”。新一輪扶貧開發實施以來,秦州區把殘疾人精準脫貧納入全區扶貧攻堅戰略部局,優化整合資源,著力打造實施殘疾人精準脫貧“兜底”服務,切實解決為貧困殘疾人“兜哪些底”“怎么兜底”的問題,開創了殘疾人扶貧開發工作新局面。
實施就業培訓“兜底”,著力提升貧困殘疾人就業創業能力。針對貧困殘疾人缺技術、沒目標、創業難、就業率低的實際問題,充分利用殘疾人就業和培訓需求實名制信息平臺,對有培訓需求的577名貧困殘疾人,實施一人一計劃“兜底”精準培訓。其中,25名下肢殘疾貧困殘疾人進行修鞋培訓,并免費提供修鞋設備,實現足不出村就業創收;525名殘疾人果農免費進行蘋果、櫻桃種植培訓,28名殘疾人養殖戶進行養殖技術指導;27名貧困殘疾人子女免費進行職業技能培訓。通過精準培訓,有力提升了殘疾人通過自主發展實現脫貧的能力,577名參加“兜底”培訓殘疾人家庭全部實現當年脫貧。

實施康復服務“兜底”,著力改善貧困殘疾人身體功能。積極開展肢體矯治、白內障復明、假肢裝配、康復輔助器具配備等條件成熟、康復效果明顯、殘疾人急需的“兜底”康復服務,通過組織實施彩票公益金助殘、殘疾兒童搶救性治療等康復項目和“助聽復明工程”、“助行行動”等重大助殘活動,為25名貧困肢殘患者免費實施肢體矯手術,82名貧困白內障患者實施免費復明手術,58名聽障患者免費驗配助聽器,105名下肢功能障礙患者免費捐贈輪椅、拐杖、助行器等輔助器具,切實改善了貧困殘疾人身體功能,脫殘率達到30%以上,有效提升了其勞動能力。

實施教育助學“兜底”,鞏固提高貧困殘疾人受教育程度。狠抓《殘疾人教育條例》貫徹落實,建立健全殘疾少年兒童隨班就讀體系,實現了肢體、智力、視力三類殘疾少年兒童的就近就便入學和聽力、言語殘疾、盲童在特教學校的全資助入學,殘疾少年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85%。以學齡段貧困殘疾學生為重點,積極實施助學“兜底”工程,35名義務教育階段貧困生給予每人每年500元助學金,10名高中階段貧困生給予每人每年1500元助學金,8名大學貧困生給予每人每年3000元助學金,有效保障了貧困殘疾學生穩定就學。

實施產業扶持“兜底”,帶動貧困殘疾人家庭脫貧解困。以殘疾人易接受、前景好為前題,立項扶持以工藝品、裝飾品加工為主的文化產業,以電子商務為主的互聯網服務產業,以種養加為主的扶貧基地,以發展殘疾人手工業為主的社會組織等“兜底”項目,切實帶動廣大殘疾人創業就業。目前,全區扶持發展殘疾人電子商務項目5個,殘疾人大中專畢業生創業項目5個,殘疾人扶貧基地2個,文化實體項目2個,帶動108戶貧困殘疾人家庭脫貧解困。

實施政策救助“兜底”,著力提升貧困殘疾人生活水平。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自我發展能力弱,脫貧相對更加困難這一特性,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對長期難以實現脫貧的重度殘疾人給予生活救助“兜底”,保障其脫貧。2015年以來,區殘聯、扶貧辦、民政局等部門聯合對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當年收入狀況進行調查摸底,充分利用《殘疾人口信息庫》和扶貧部門《大數據平臺》,進行技術篩選,對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低保、殘疾人補貼、其它惠農補貼等收入狀況進行統計核算,對2404名收入尚未達到當年脫貧線的貧困殘疾人,通過社會救助資金進行差額補助,使其收入達到脫貧線以上實現脫貧。該政策實施以來,不僅有效提高了貧困殘疾人基本生活狀況,也為加快推進全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進程起到了“補短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