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街道光明巷社區以“黨員固定活動日”為載體,以“社區黨支部”為單元,以“學、做”為內容,以“組織生活”為形式,以“群眾滿意”為標準,通過“五個做”有效促進社區“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順利開展。
一、先學先做。社區首先成立了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并及時啟動會議、動員部署學習教育工作,以“三先兩早”奠定學習教育基礎。“三先”即“先學、先謀、先做”,“先學”指提前學,超前學;“先謀”指提前謀劃,提前擬定學習教育方案;“先做”指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專題調研,補足短板。“兩早”即“早宣傳、早部署”,“早宣傳”指以上率下,層層示范帶動、傳達學習,全員覆蓋;“早部署”指聚焦實踐,按照工作性質抓落實。
二、以學促做。一是建立“四學一課一撰寫”以及集中學習“五個一”工作機制促進學習教育見實效,“四學一課一撰寫”即黨員干部自己學、社區總支集體習、班子成員輔導學、總支會議擴大學,一月一黨課,一月一體會的辦法深入學習,領會精神;集中學習“五個一”,即制定一份學習計劃,每周組織一次主題討論,每月組織一次考試,每季度開辦一期學習專欄,每季度撰寫一篇學習總結。二是“一站一室一平臺”促進學習教育有效開展。“一站”即黨員加油站,黨員加油站是社區為黨員干部包括在職黨員搭建的學習平臺,主要是組織社區黨員集體學習、參加活動,增強社區黨員政治理論水平。“一室”即黨員家居活動室,此室是社區為年齡偏大、行動不便的黨員,探索形成的方便黨員學習活動的新載體。“一平臺”指的是微信平臺,即利用“互聯網+黨建”的模式,以網絡路徑為社區黨員送去學習營養餐,優化黨員學習成果。
三、以做帶做。一是建立健全為民服務工作機制,制定黨員為民服務以及黨員服務工作制度、建立1445空巢老人服務機制,積極探索建立居民群眾辦事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制度和公開公示制度;二是為社區黨員設崗定責,設置黨員特色服務,設置信訪調解、環境保潔、留守兒童帶教等黨員實踐崗位;三是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突出黨員家庭作用;四是把落實基層黨建七項重點任務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1、集中排查黨員組織關系;2、排查清理黨代表和黨員違紀違法未給予相應處理的情況;3、專項檢查基層黨組織按期換屆情況;4、專項檢查黨費收繳工作情況;5、排查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兩個覆蓋情況;6、排查統計黨員干部學習教育情況;7、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
四、以創助做。社區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開拓創新,突出“三化”建設,即堅持以網格化管理夯實基礎、以信息化支撐推動發展、以精細化服務增加實效。社區將轄區劃分為了六個網格,根據每個網格劃分人員,通過這種承包“網格田”、申領“責任狀”的形式,圍繞網格工作職責,努力形成“人到格中去、事在網中辦”和“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工作格局。同時以“網格化+黨建”的模式在居民院落建立黨小組,實現黨建教育全覆蓋;社區突出信息化建設,先后開通了社區微信公眾號、轄區單位QQ群、社區安全服務微信群、光明在線網站等等,通過“互聯網+黨建”的模式開展宣傳教育、互動交流等工作;同時社區積極開展精細化服務,一年來,社區發動黨員集中整治轄區垃圾死角8處、粉刷墻體800平方米,集中解決一毛廠家屬區下水道堵塞、個體門店噪音污染等環境問題8項,聯合相關單位處置違規燃放煙花爆竹事件5起,協調相關部門消除步行街安全隱患1起,組織開展“大城大媽”反扒宣傳活動,配合“虛擬養老院”開展老年人關懷活動;近期,社區組織社區干部對轄區孤寡老人家庭進行入戶,了解老人冬備情況。
五、以改優做。一是解決居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幫扶救助工作,建立了“1+3+x”幫扶機制,探索成立了“社區+社區干部+社工”的“三社”工作模式,建立陽光聯助社,開通愛心直通車,極力服務轄區居民。協調轄區超市、理發店等資源,打造“600‘便民服務圈”,同時開展崗位練兵、創先爭優活動,鍛煉社區干部工作素質,提升社區服務能力,維護社區形象以及黨員形象。二是堅持問題導向,狠抓問題整改,針對社區黨組織建設不健全、組織生活和政治理論學習不系統、個別黨組織對組織生活制度抓的不實、部分黨支部負責人履職不到位、黨建工作缺乏創新等問題。社區將從深入居民院落調研,增加對社區黨支部建設的調研內容;建立健全社區黨支部建設;推進黨建學習教育與微信、QQ各類即時通訊群交叉呼應;組織黨員干部進行學習教育測試;將黨建學習教育納入年底考核工作;建立社區黨支部書記考評機制,嚴格落實不合格退出機制等方面做起。
社區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做了大量工作,獲得一定成績,但任存在不足,下一步社區將繼續補足“精神之鈣”、加強“信仰之修”、熔鑄“信念之魂”、加足“工作之油”,培養造就一支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社區黨員干部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