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肅宗乾元二年
公元759年
立秋后的某一天
偏僻的關(guān)山隴水
用黃花晚景迎來了
一位落魄之人——杜甫
秦州,隴右要隘
長安以西第一個重鎮(zhèn)
文臣武將,西辭京華
翻越隴山,便可到秦州地界
因關(guān)內(nèi)饑亂而投奔親友的杜甫
攜家?guī)Э冢瑵M面風(fēng)塵,落腳秦州

(南郭寺,杜甫在此作詩“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

這天,節(jié)氣已是白露
涼風(fēng)至,秋水冷,寒蟬鳴
天上鴻雁,成陣南飛
而地上游子,卻流寓他鄉(xiāng)

(南郭寺遺址博物館)
當(dāng)夜,明月升起
光暈散發(fā)著淡淡的漣漪
秦州城里
戍旗高懸,車馬漸熄
杜甫行至草堂之外,清露盈盈,寒意頓生。舉頭而望,圓月皎皎,清輝幽幽,有孤雁掉隊,孑然一身,徘徊于夜空。
身逢此刻,面對此景,杜甫想起了身處戰(zhàn)亂中的弟弟。
仰天而嘆的詩人,這是何等焦慮,何等傷痛。本想探聽兄弟消息,互通音信,互報平安。
可是,戰(zhàn)事未休,山遙路遠(yuǎn),書信難通,無計可施,唯有牽腸掛肚,愁緒滿懷。
于是,他寫下了《月夜憶舍弟》一詩
以表達(dá)對親人無限的思念之情。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xiāng)明
這一詩句,成為了千古名句
猶如明月
照耀詩圣南下同谷的背影
也照耀秦州城里的眾生和草木

千百年來
在時間的長河中
它被人們反復(fù)吟誦
也被用于寄托思鄉(xiāng)之情

(南郭寺眺望秦州城區(qū))
在秦州
杜甫游歷古剎名寺
走親串友、訪談作詩、入山采藥
隗囂宮、南郭寺、太平寺、麥積山
皆成其踏腳之處
且寫下了眾多千古名篇

(天水詩圣碑林序,杜甫在秦州的三個月,作詩一百零一首)

(杜少陵祠)

(北流泉)

(位于秦州城北山的隗囂宮遺址)

(麥積山)

(秦州城區(qū))

(1200多年后的秦州月夜)
月夜憶舍弟
作者:杜甫 (唐)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dá),況乃未休兵。
(文:王選 圖:秦州區(qū)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