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秦州區堅持把和美鄉村建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大舉措,充分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按照“政府主導、規劃先行、產業支撐、示范引領、有效治理”的思路,以改善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為核心,全力“補短板、夯基礎、鍛長板、揚優勢”,著力打造“形態美、生產美、生活美、人文美”四美融合的“和美鄉村”。
突出區域優勢抓規劃,精心擘畫“一村一景”新畫卷。立足秦巴山區區位優勢,堅持把“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作為和美鄉村建設行動的“先手棋”,牢固樹立“村莊美、生態優、產業特、農民富、集體強、鄉風好”設計理念,按照《天水市秦州區“和美鄉村”創建五年行動推進方案(2023—2027年)》要求,統籌考慮全區420個行政村產業發展、村莊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鄉土文化傳承等獨特因素,精品化建點、景點化連線、一體化布面,處處體現出“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一村一景和美畫卷。目前全區已高標準完成編制村莊實用性規劃134個,發展類村規編制實現全覆蓋。多渠道整合各類資金1.05億元,高標準打造省級鄉村建設示范鎮1個、省級鄉村建設示范村19個、市級示范村36個、區級示范村55個,成功打造了李官灣花舞南山、蘇灣民俗莊園、孫集鄉村旅游基地等一批“規劃超前、特色鮮明、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樣板村。
突出特色產業促賦能,做實做強“一村一業”基本盤。立足資源優勢,樹立“大抓產業鮮明導向”,堅持做大做強傳統產業,做專做優新興產業,做精做靚特色產業,不斷激活和美鄉村內生動力。持續壯大產業集群,相繼扶持培育了娘娘壩南峪大閘蟹養殖、汪川柏溝唐人神繁育豬場、大門觀峽竹編、藉口蘭花產業園、天水草莓小鎮、秦嶺連翹產業園、楊家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等一批“特而專”“細而精”的優勢產業。以發展現代絲路寒旱特色農業為引領,堅持“村村有特色產業”這一主導思想,因地制宜,找準定位,大力發展蘋果、大櫻桃、蔬菜、畜牧養殖等主導產業,充分運用秦州大櫻桃品牌效應,不斷培育壯大以煙鋪紅櫻桃、天水鎮設施櫻桃等一批設施大櫻桃基地,加強天水花牛蘋果、秦州大櫻桃等區域公用品牌推介,打響做靚“秦州”品牌。依托現有產業體系,積極培優特色高效產業,發展設施農業種植面積達到6萬畝,年產值10億元,中藥材面積穩定在10萬畝以上,大櫻桃產量3.5萬噸,產值達到10.5億元,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達42個。持續深化農村改革,抓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盤活農村各類資產資源,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完善聯農帶農機制,集體經濟村均達到35萬元以上,不斷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突出設施短板夯基礎,建好建優“一村一貌”實景圖。搶抓省級“5155”鄉村建設示范行動政策機遇,始終把和美鄉村示范項目作為“支撐點”,緊盯“八大行動”“七大工程”及鄉村建設示范行動3大類23項創建目標任務,持續在打造地域特色、完善基礎設施、提升鄉村風貌水平上下功夫,大力推進水、電、路、房、廁、廚等“八改工程”,聚力持續實施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全面補齊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短板弱項。2023年高標準打造市級和美鄉村4個、區級和美鄉村16個,2024年打造省級和美鄉村2個,省級鄉村建設示范村8個、市級鄉村建設示范村10個,2025年計劃創建和美鄉村建設示范村20個,省級鄉村建設示范村10個。
突出鄉村治理增內涵,厚植厚培“一村一韻”精氣神。依托2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53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切實發揮基層宣傳陣地作用,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政策宣講、普法宣傳,不斷提升農村文明程度。探索完善“五治”融合下的“一約四會”鄉村治理新機制,深化治理高價彩禮、反對大操大辦兩項行動。認真貫徹落實“兩綱要一條例”,全面加強“四德”建設,持續深化道德實踐活動。廣泛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家庭、新時代好少年、好公婆、好兒媳等各類先進典型評選表彰和學習宣傳活動,持續鞏固提升黨支部建設標準化、信息化水平,選樹命名全區標準化先進黨組織46個,建成積分超市37個,結合實際建立小微權力、村級事項、公共服務等各類清單,推廣村民說事等創新經驗,激發農民參與村級公共事務的積極性,不斷提升鄉村治理精細化水平。
注重分類創建強示范,選樹培育“各美其美”排頭兵。依托各村獨特自然優勢和資源稟賦,秦州區積極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厚植生態底色、扮靚村莊顏值、激活產業動能、提升幸福品質,合力推進宜居宜業宜游和美鄉村建設,打造“各美其美”、可借鑒、可復制的先進典型,如平南鎮孫集村以鄉村旅游產業賦能鄉村振興,打造集聚提升類和美鄉村示范村,以全域旅游示范鎮打造為主線,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以孫集村和美鄉村創建經驗做法,示范帶動,分類實施,先易后難,逐步推進全鎮鄉村建設示范創建。藉口鎮緱家莊村著力念好“拆、改、建、綠、清、繪、造、講、治”九字經,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提升人居環境質量,一幅幅美麗鄉村秀美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