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今日早報報道
坐式排球,一項下肢殘疾者的體育項目。因為不能像健全人一樣奔跑,他們只能以手代腳,坐在地上打排球。有人說,這只能是一道遠處的風景,因為太近了,連看的人都會感受到痛楚;也有人說,這是一項震撼人心的運動,你只要看過一次,就會永生難忘。日前,全國坐式排球錦標賽在甘肅天水舉行,本報記者對我省坐式排球代表隊進行全程追蹤。在昨天結束的比賽中,來自全國17個省市共34支隊伍中,我省男女隊雙雙獲得第7名的好成績。省殘聯有關負責人說,成績是次要的,關鍵是此次比賽給殘疾人提供了一次展示自強不息精神、平等參與社會的機會。
背景業余球員組成國內強隊
“9月全國坐排錦標賽,大家都回來吧!”一個月前,浙江坐排隊教練陳健的一個電話,把他的16名弟子都給召了回來。這不是一支專業隊伍,因為經費有限,每次比賽的訓練時間只有一個月左右,甚至更少。
由于下肢存在不同程度的殘疾,隊員大都被安排在蕭山的一家民政福利企業上班,有幾名新隊員還在念書。“如果不是參加坐排,也許我一輩子都只能困在一個小地方。”衢州學院讀大三的王丹琴,7歲時因車禍失去了右腿,從未參加過體育課。在爸爸的鼓勵下,她勇敢接受了挑戰,性格也自信開朗了許多。
坐式排球就是“坐在地上打排球”,但移動時臀部不能離開地面。1999年,我省組建了第一支男子坐式排球隊。2000年5月,這支球隊首次出征第5屆全國殘運會,就取得了第3名的好成績,之后又在全國大賽中取得了第2名,輝煌一時。2001年,我省又組建了女子坐排隊,去年的雅典殘奧會女子坐排隊勇奪金牌,其中有3名殘奧冠軍就是由浙江隊輸送出去的。“這幾年坐排發展得很快,上海早就有了專業的球隊,遼寧等體育大省也花了很大精力在培養隊員,再不加大投入,我們的隊伍就要跟不上了。”領隊的蕭山區殘聯組宣部主任薛國建無不焦慮地說。
現場全場都成了浙江的啦啦隊
此次比賽分組對浙江隊非常不利,一開始就遭遇了上海、江蘇等強隊。但越是面對強敵,隊員們越是“超常發揮”。江蘇女隊是第六屆殘運會上的冠軍,女運動員身高幾乎都在1.70米左右,作風強悍。而浙江女隊的女孩除了隊長鄭雄鷹身高1.69米,其他隊員身高都只有1.60米左右,而且殘疾程度重,上場的6名隊員中加起來只有8條腿。
面對對方的強大攻勢,一開始隊員們打得有些保守,第一局以15比25輸給了江蘇隊。“大家興奮起來,就是輸,也要打出我們浙江人的風采來!”隊長鄭雄鷹大喝一聲,隨后幾個凌厲的扣球向對方發起反攻,一時間場上掌聲雷動。在她的帶動下,隊員們的配合也越來越出色,7號駱子丹的發球也連連得分,比分緊咬。正當局勢大好時,忽然間駱子丹被對方的球砸在臉上,鼻血直流,教練只好臨時換人。看著19歲的新隊員俞燕怯生生地坐到網前,記者的心一下子懸在了嗓子眼。俞燕沒有任何比賽經驗,接觸坐排不到一個月,連位置在哪都找不準,因另一替補隊員王丹琴韌帶拉傷,所以只能由她頂上了。對方抓住了這個空檔,將比分超出。就在這時,在如雷的掌聲中,駱子丹用棉花塞住鼻子重新上場了。雖然第二局仍以18比25的比分失利,但大家并沒有丟了氣勢。第三局,隊員們越戰越勇,一度趕超江蘇隊,使得對方教練三次叫“暫停”,調整戰術。雖然最后還是以22:25的比分敗北,但整個場上都已經變成了浙江的拉拉隊,所有的觀眾都在高呼“浙江隊,好樣的!”
人物30歲的女隊長“老鷹”
“老鷹”是對手送給浙江桐廬姑娘鄭雄鷹的一個外號。身高1.69米的她,塊頭大,嗓門也大,到哪都嘻嘻哈哈的,是隊伍里的“超級開心果”。但只要一到球場上,她就是整支隊伍的“靈魂人物”。
7歲那年,鄭雄鷹遭遇車禍,右腿膝蓋以下卻永遠失去了知覺。雖然右腿殘疾,但從小學開始,鄭雄鷹從來不服輸,就算是一只腳底不能完全著地,100米還能跑進15秒,健全的女孩子也跟不上她。
1995年,鄭雄鷹高中畢業后,因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想去租個門面開家小賣部。在桐廬殘聯辦殘疾證時,被殘聯的老師看上了,推薦她去參加杭州市的殘運會。殘運會上她初顯身手,鉛球和標槍一下子破了兩項全國紀錄,又被省運動隊挑中了。
200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鄭雄鷹進入了剛剛組建的省女子坐排隊。鄭雄鷹移動速度不夠快,為了提高移動速度,她嘗試著用各種各樣的姿勢去爬。3天后,雄鷹成了女隊中移動速度最快的隊員,和男隊員相比也絲毫不遜色。鄭雄鷹在當年的全國比賽中脫穎而出,進入了國家隊。僅僅6個月的時間,鄭雄鷹憑著這股“倔”勁,就成了國家隊的主力隊員。隨后幾年里,她先后參加了全國比賽和在日本、斯洛文尼亞等國舉行的世界性賽事,球技突飛猛進。由于我省還沒有一支專門的殘疾運動員隊伍,隊員們的收入都很低。從2002年到2004年,鄭雄鷹的收入僅僅是國家隊訓練期間的每天10元補貼。三年里,惟一的新衣服,就是在上海的外貿店里,花了18元買的一件格子襯衣。去年我國女子坐排隊在雅典殘奧會上一舉奪魁,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等各級政府重獎鄭雄鷹,她一下子獲得了60多萬元的獎金。桐廬縣政府還給她在縣殘聯勞務所安排了一份工作,每月工資1100元。面對突然降臨的財富,鄭雄鷹做夢都沒想到。她用獎金在桐廬給父母買了套新房,剩下的錢全都交給了媽媽。
如今,鄭雄鷹已經30歲了。面對運動年齡的問題,她說:“我要一直打,打到打不動的那天才停。”
展望希望注入更多新鮮“血液”
“殘疾人,最需要的就是動起來!”薛國建說,殘疾人通過運動,不僅能鍛煉體能,還可以改變自己的精神面貌,乃至生活狀態。但目前,社會對殘疾人運動的關注還很少,政府對殘疾人體育事業的投入十分有限。
在比賽中,記者不止一次聽到這個老領隊的“感嘆”:如果我們能保障6個月的訓練時間就好了。訓練期間,隊員每天的補貼也只有30元,大家都是憑著一股熱情在打球。參加全國錦標賽,隊員們即使拿了前三名,也得不到省里一分錢的獎金。
這次出征時,男隊一個十分優秀的二傳手沒能參賽,就因為他好容易謀求了一份待遇較好的工作,但訓練需要一個月,單位里走不開。經濟上的障礙,使得不少隊員無法安下心來。除了經濟上的壓力,周遭人的看法也給隊員們帶來重重阻力。男隊原來也有一個非常出色的隊員,身體條件很好,自己也很熱愛坐排,卻遭到了家里人的一致反對。因為這個隊員在車禍后,兩條腿有粗細,只要穿著長褲,殘疾特征并不明顯。家里人認為,參加坐排需要“拋頭露面”,等于向社會公開了自己是殘疾人,因此在參加過一次比賽后,就對兒子下了“禁令”。薛國建說,這支球隊目前還面臨的一個困境是隊員的“老齡化”,他希望有更多的新鮮血液可以注入到這支隊伍中來。如果,你有信心來參與殘疾人運動,可以直接撥打報名電話:0571-8798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