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花牛”蘋果是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第一個獲得正式商標的蘋果品種。品質曾超過美國的王牌蘋果“蛇果”,但是在它發展的歷史上,曾經遭遇過兩次大的低谷。
●“花牛”品牌產地分離、“老三紅”品種老化和外貿體系衰敗等原因,把“花牛”蘋果產業一次次推向了衰落。
●在發展地方特色產業方面,天水“花牛”蘋果的興衰無疑是一個值得解剖的標本。
“花牛”再次迎來春天
金秋時節,正是農民收獲的季節。
記者隨同全省林業產業建設現場會的代表前往“花牛”蘋果的故鄉天水時,沿途隨處可以看到農民采摘、分級、包裝、交易蘋果的場景,果園里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優質‘花牛’蘋果沒貨了。”在清水縣遠門鄉單魏村,蘋果種植能手魏茂生站在果園里不忍心地打發著一撥又一撥慕名前來收購“花牛”蘋果的客商。
單魏村現有果園530畝,其中“花牛”蘋果200畝,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來自哈爾濱、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14家客商直接蹲園守點,搶購“花牛”果品。魏茂生說,真正吸引客商來到地頭收購的原因是采用套袋、噴施果形劑等新技術后,果實色艷味醇、五棱凸出、營養豐富,在市場上能與美國蛇果抗衡。魏茂生的“花牛”蘋果今年每斤最高賣到了2.30元,5畝地的果園收入在2.5萬元左右。而據統計,單魏村今年果品收入150萬元,其中“花牛”蘋果收入達80萬元,占果品總收入的一半以上。
麥積區甘泉鎮包家溝村有果園2400畝,其中“花牛”蘋果1780畝,去年果品收入130多萬,今年達到了280萬。該村果園大戶陳杰、杜建民等果農收入在5萬元以上,收入萬元以上的有180戶,占到了64%。這樣的村子在天水舉不勝舉。
“今年,‘花牛’蘋果價格創下了歷史新高。”天水市林業局局長魏來全與果農一樣喜悅。他說,今年蘋果價格比去年同期平均每公斤高出0.6元左右,主要銷往廣州、深圳、上海、重慶、河南、內蒙、新疆以及泰國、馬來西亞、俄羅斯等地區。
天水市林業局副局長路元才說,天水“花牛”蘋果又迎來了春天。
其實,天水“花牛”蘋果剛開始時就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1956年,天水市從遼寧引進元帥系蘋果紅星、紅冠新品種,在麥積區花牛鎮花牛寨村經精心培育,成功栽植“花牛”蘋果。1965年秋,花牛寨人精心挑選出兩箱豐收的蘋果獻給毛主席,國務院辦公廳秘書室于同年10月9日復信致謝,高度贊揚了蘋果的質量。同年,花牛村的蘋果由天津口岸試銷香港,工作人員為測試效果在包裝箱上寫了“花牛”二字,作為蘋果的商品名。此后,甘肅出口的元帥系列蘋果,均以“花牛”品牌商標進入國際果品市場。香港報紙說:中國有個“花牛國”,生產最優質的“花牛”蘋果,品質超過美國的王牌蘋果“蛇果”,并壓倒世界各國名牌蘋果。從此,“花牛”蘋果名聲大振。
經過40年的發展,“花牛”品種不斷更新,目前元帥系3-5代新品種栽培面積占80%以上。天水“花牛”蘋果已具備明顯的品牌優勢、基地優勢和市場優勢,被許多中外專家和營銷商認可為與美國蛇果、日本富士齊名的世界三大著名蘋果品牌。
從巔峰跌向低谷
然而,天水“花牛”蘋果發展的歷史并非順風順水,曾經遭遇了兩次大的發展低谷。
第一次是上世紀80年代初,生產責任制不落實、不完善,農民還沒有商品意識。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清水縣郭川鄉武山村有三個村民小組,每個小組有一片果園,在承包土地的那年,誰都不要果園,原因是地里有果樹,不但不好耕種莊稼,而且影響收成,村里只好采取抓鬮的辦法把果園承包了出去。曾經抓鬮分到果園的三組村民武全福回憶說,分到果園的農戶,并沒有把果樹當成自己的財富,疏于管理,果樹病蟲害發生較為嚴重,果品產量、質量下降,盛果期果園平均畝產不足300公斤,一、二組的果園相繼被毀掉用來種地。
唯獨武全福的果園保留了下來,沒想到奇跡發生了。上世紀90年代,一斤蘋果漲到了2.5元,是6斤小麥的價格,武全福的三畝果園一年就收入上萬元,一舉坐上了在當時含金量極高的“萬元戶”寶座。聞到“賺錢味道”的農民立刻蜂擁而上,家家種果樹,天水各鄉(鎮)也開始大力推廣蘋果種植。
農民的一哄而上和盲目引種栽植蘋果樹,為這一產業的發展埋下了隱患。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期,由于全國普遍性蘋果增產,加之當時天水蘋果品種以‘老三紅’居多,蘋果易感病、易發綿,“花牛”蘋果在南方水果市場上出現了價格大滑坡。”路元才說。
更為嚴重的是像紅元帥等一些蘋果由于品質的原因,存放時間一長就變的綿而無味,蘋果存放不住,農民就急于出手,蘋果價格最低每斤跌破了一毛錢,有的蘋果品質退化嚴重,賣不掉只能喂豬養羊。這是“花牛”蘋果的第二次低谷,武全福的果園在第二次低谷中走向了衰敗。農民的蘋果致富夢被這樣的一盆盆涼水澆的冷卻了下來。
一位蘋果經銷商也不堪回首的說,在市場最低迷期,每箱30斤的蘋果只能四五元拋售,而每箱蘋果從收購、運輸到包裝的成本在30元左右。
“花牛”不牛的背后
魏來全分析原因時說,“花牛”蘋果的原產地在天水,而“花牛”蘋果商標權卻被天津外貿搶注,致使“花牛”品牌和產地分離,品牌使用、質量標準、包裝上比較混亂,周邊不少省份的蘋果也貼上了“花牛”的牌子,市場上魚龍混雜,嚴重影響了“花牛”蘋果的聲譽和形象,使“花牛”蘋果的品牌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老三紅”在大面積發展起來后,品種沒有得到及時更新,原有品種易感病、易發綿,再加上交通不暢,運輸條件差,到銷地后蘋果已失去了商品價值,造成了不良影響。作為當時“花牛”蘋果衰敗期的歷史見證者,秦安縣劉坪鄉黨委書記王廉深有感觸地說,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果園管理粗放,造成中低檔果品多、精品少,隨著市場對果品需求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導致農民增產不增收,怨聲載道。
“果品貯藏、保鮮能力低,無法保持市場周年供應。”路元才分析又一原因時說,1996年以前全市沒有一座果品氣調庫。到2004年底,全市果品貯藏、保鮮庫總庫量才達到7萬噸,僅占全市果品總產量的12%,這導致了旺季價低銷售,淡季有價無貨。
更為嚴重的是由于外貿體系衰敗,致使“花牛”蘋果出口渠道中斷,果農和客商積極性受挫。據調查,我國運港水果上世紀70年代占香港總進口量的50%左右,到了1985年僅占15%,幾乎讓美國擠出了香港水果市場。
“花牛”售價創歷史新高
高樁果4.2-5.0元/公斤,普通果1.2-2.0元/公斤,比去年同期價格高出0.6元
日前,記者從天水市林業局了解到,目前天水市“花牛”蘋果銷售出現了外地客商蹲園守點搶購,價格飚升的喜人形勢。
近年來,在當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下,“花牛”蘋果在首屆中國深圳國際水果及技術展覽會上榮獲多項殊榮,在上海新春農副產品聯展上再次大放異彩,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宣傳效果。加之今年全市組織實施了“百人百村萬畝優質果園”活動,科技進村入戶,優質果品率顯著提高,天水市“花牛”蘋果銷售出現了外地客商蹲園守點搶購,價格飚升的喜人形勢,其中高樁果4.2-5.0元/公斤,半高樁果2.8—3.8元/公斤,普通果1.2—2.0元/公斤,均比去年同期價格高出0.6元左右。銷往各省市及泰國、馬來西亞、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記者莊俊康實習生唐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