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4日召開的天水市委常委擴大會議上,市委書記趙春響亮地提出了“商貿活市”,并與“工業強市、農業穩市、科教興市、旅游富市”一道,定位為天水“十一五”發展的五大戰略。
從以前的四大戰略,變為現在的五大戰略,天水市委對“商貿活市”有著怎樣的考慮?“十一五”期間,“商貿活市”又能展示出怎樣的生命力?如今,這一連串的問題,成為天水廣大干部群眾熱烈討論的話題。
戰略的變化,源于對市情的科學判斷。
市委書記趙春說,天水市第四次黨代會根據天水的實際,適時提出了“工業強市、農業穩市、科教興市、旅游富市”的發展戰略,這幾年的實踐證明,市委、市政府的這一決策是完全正確的,有力地指導和促進了天水的發展。
在新的形勢下,我們要充分認識城市經濟是發展中的最大增長點,天水市城鎮化水平已達到30%,基本具備了發展區域中心城市的條件,按照省上“一肩挑兩頭”的城市發展布局和把天水建成大城市的要求,要加快城市經濟的發展,必須大力發展商貿旅游服務業,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谶@樣的考慮,我們在堅持“工業強市、農業穩市、科教興市、旅游富市”戰略的同時,增加了“商貿活市”戰略,實施好這一戰略,是充分發揮城市經濟帶動作用、建設大城市的關鍵。
事實上,作為絲綢之路重鎮的天水,自古以來就是隴東南的文化商業中心和物流集散地。特別是進入“十五”以來,天水依托明顯的區位優勢、強大的產業優勢、豐富的資源優勢,商貿流通空前繁榮。以衡量商貿流通業發展程度的兩個重要指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進出口總值來算,“十五”期間,天水共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1億元,年平均增速12%以上,總量、增速僅次于蘭州市,名列全省第二;進出口總值共完成16261美元,年平均增速保持在100%以上,總量、增速位列全省第四。
數字總是粗象的,然而,只要你走進天水,無不嘆服這個城市商貿的興旺。
在市區,步行街古槐掩映之下,商鋪林立,客流如織,各種特色商品琳瑯滿目;商業城、電器城、金都商城、蘭天商廈等綜合商品市場陸續建成,商業設施建設速度不斷加快,人氣正旺;假日經濟、節會經濟成為活躍消費品市場的新亮點;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特許經營等新型流通方式和綜合超市、便民店、專賣店、購物中心等新型業態如雨后春筍般發展,為天水商業注入了活力,推進了經營方式的轉變和商貿業態的全面升級。在農村,秦安小商品市場是西北地區最大的縣級綜合市場,武山洛門蔬菜市場被國家農業部定為全國農產品定點批發市場,張家川皮毛交易市場是西北最大的皮毛市場……
與此同時,“十五”期間,天水對外貿易日益頻繁,對外經濟貿易碩果累累。
如今,天水市外貿企業已達35戶,其中19戶取得了進出口經營權和自營權,他們與2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出口商品達到8大類60多個品種,機械、電子、電器、果汁、農產品等出口初具規模。目前,天水市發展外向型經濟的環境明顯改善,出口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出口市場趨向多元化,對外貿易經濟規模如滾雪球般不斷壯大。
隨著“商貿活市”成為天水市發展戰略之一,“十一五”期間,影響天水市經濟發展的羽翼將更加豐滿。
市委書記趙春表示,天水要繼續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提升城市輻射帶動功能,加快現代物流基地和公共運輸網絡建設,以物流業發展帶動信息、技術、資金交流,大力發展金融、信息、中介、咨詢等現代服務業,吸引各類生產要素向天水聚集,努力把天水建成隴東南經濟、文化、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