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重大歷史任務,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豐富和發展,是新階段指導“三農”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按照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目標,結合麥積區情實際,我區確立的新農村建設基本思路是:圍繞一個核心,抓好四個關鍵,加快四項建設,完善四項機制,在探索中提升新內涵,在實踐中打造新亮點,在指導中總結新規律,在推進中實現新突破,經過5年以至更長時間的艱苦努力,使全區新農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一)圍繞一個核心。就是圍繞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這個核心。只有大力發展富民產業,創造出雄厚的物質基礎,從根本上增加農民收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才有保障,才有堅實的支撐。
一是走好產業富民的路子。優先發展壯大林果、蔬菜、畜牧三大優勢產業。在抓好16萬畝果園管理的同時,當前將突出抓好南山萬畝花牛蘋果、伯陽馬峴梁千畝蘋果和元龍花椒等示范基地建設,擴大下曲葡萄、伯陽鮮桃等基地建設規模。充分發揮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區的輻射示范作用,抓好精細蔬菜生產,力爭把三陽川區建成麥積區乃至全市最大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大力發展畜牧產業,重點抓好新陽、琥珀養雞,石佛、中灘瘦肉型豬,黨川、麥積肉奶牛等養殖小區建設,發展養殖大戶,提高經濟效益。二是走好龍頭企業帶動的路子。做大做強長城果汁、眾興菌業、三發椒業等規模較大、發展前景好的龍頭企業,積極引進和創辦一批果品、蔬菜及畜禽產品貯藏、加工企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三是走好品牌效應的路子。按照現代農業的要求,借助“花牛蘋果”、“麥積葡萄”等品牌效應,加快農業先進實用技術推廣,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農產品,通過名牌產品帶動和壯大農業支柱產業。四是走好勞務輸轉的路子。廣泛開展技能培訓,積極開展內引外聯,拓展勞務渠道,增加勞務基地,最大限度地輸轉農民、減少農民、富裕農民。當前全區將抓住寶天高速公路、310國道大中修等重大項目建設的機遇,引導群眾服務項目建設,大力發展餐飲、服務、運輸等第三產業,最大限度地組織群眾參與工程建設務工,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二)抓好四個關鍵。一是抓規劃。堅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便于生產、適當集中,尊重傳統、體現特色”的原則,加快制定完善全區村莊建設總體規劃,形成風格迥異、各具特色的村莊和庭院規劃。今年完成30個示范村及30%以上中心村的規劃編制,明年完成所有中心村的規劃編制,力爭2008年全區行政村都有符合村情、特色鮮明的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二是抓典型。本著全面啟動、典型示范、分類指導、梯次推進的方針,傾注精力抓好30個示范村,促其實現跨越式發展,盡快展示出“農民富、村莊美、風尚好”的新景象,形成不同層面、不同類型的新農村典型,讓其更具示范帶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抓培訓。堅持把培訓農民、提高農民當作新農村建設帶有根本性的問題來對待,下大功夫培訓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致富本領。認真實施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綠色證書工程”、“科技入戶工程”和“陽光工程”,使廣大農民真正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四是抓環境。把環境整治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廣泛發動群眾改水、改廁、改灶,重點解決村莊道路、給排水設施、垃圾處理等突出問題,三年內使全區所有村莊基本上消除“臟亂差”現象,使鄉村面貌發生根本性的改觀。
(三)加快四項建設。一是加快小城鎮建設。我區17個鄉鎮中建制鎮占11個,而且主要分布在城郊和川區,基礎條件相對優越,小城鎮開發與建設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和水平。我們將充分利用這一難得的有利條件,進一步培植小城鎮的主導產業,大力發展以農興鎮、以工興鎮、以商興鎮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鎮,提高小城鎮的集聚力、吸引力和承載力,實現人居環境逐步好轉。
二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緊緊抓住中央和省市財政性建設資金向農村傾斜的機遇,在鍥而不舍抓項目、引資金、爭投入的同時,積極引導組織農民集中投工投勞,落實自籌資金和自備物資,從農民群眾最急最盼的用水、用電、行路、住房、市場等問題入手,加大投入,靠實責任,強化落實,盡快改變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的狀況。
三是加快公益事業建設。堅定不移地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以及因病返貧等實際困難。繼續抓好教育資源整合,大力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努力提高農村高中階段入學率,嚴格落實“兩免一補”政策,不斷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加快農村社會救助和保障體系建設,真正使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有學上、有房住,充分享受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果。
四是加快精神文明建設。把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環境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力創建特色文化村,舉辦農村文化活動,深入開展“十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農民移風易俗,切實改善農村長期存在的各種陳規陋習。認真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積極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導和教育農民遵紀守法,崇尚科學,講求文明,樹立安居樂業、和睦相處的新風尚。
(四)完善四項機制。第一,完善領導機制。我們將研究制定下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出臺相應的實施和考核辦法,進一步明確區、鄉、村工作職責和重點任務,建立區四大班子領導聯系點,區直機關、鄉鎮包村、聯系農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一級抓一級,層層推進。第二,完善投入機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為引導、群眾投入為主體、項目投入為補助、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第三,完善服務機制。我們將全方位推進鄉鎮職能轉變工作,著力培養技能服務型鄉鎮干部,建設技能服務型鄉鎮政府,努力提高鄉村干部服務農業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切實增強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本領。
第四,完善黨建機制。著眼于選強村支書、配強村班子,進一步鞏固擴大先進性教育成果,完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長效機制,全力推行“兩推一選”制度,把肯干事、能干事、能帶領群眾致富的人選進村級領導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