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產業才能形成品牌
——張廣智率我市黨政代表團赴隴南考察隨記

金秋九月,秀美隴南一路風光旖旎,果實累累。我市黨政代表團在市長張廣智、副市長郭奇若帶領下來到這里,參加首屆中國隴南核桃節暨成縣第四屆《西狹頌》文化旅游節。代表團一行風塵仆仆,一到隴南即深入到有“中國核桃之鄉”之稱的成縣參觀,考察。
“秦隴鎖陰,巴蜀咽喉”——隴南市,群峰交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隴南利用獨特的地理地貌特點,發展林果經濟,形成了以無花果、獼猴桃、核桃、板栗等為特色的林果特色產業,其中以核桃最為著名,年產值達2250萬元。隴南市在發展核桃產業上堅持走品種化栽培、規模化生產、園藝化管理、產業化經營之路,在做大、做強、做優上做文章。目前,隴南市核桃栽植面積達到210萬畝。核桃種植已成為隴南市發展面積最大、覆蓋面積最廣、群眾收益較高、最具潛力的特色林果產業。被國家林業廳命名為“中國核桃之鄉”的成縣,已建成核桃基地38萬畝,栽植核桃樹760萬株,核桃堅果年產量達到5000多噸,擁有40萬畝優質核桃基地,人均栽植核桃樹50棵。核桃種植面積和產值位居全國37個核桃產量千噸縣之列。
小川核桃交易中心是張廣智市長一行考察的第一站。在這里,我們看到,農貿市場核桃堆積如山,一車車整裝待發的核桃準備運往外地,這些豐收的景象給代表團成員留下了深刻印象。成縣有關工作人員告訴我們,近年來,成縣堅持用工業化的思維謀劃核桃產業,以市場為導向,狠抓龍頭企業建設,不斷開拓產品市場銷售領域,提高產品競爭力,“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帶動完善了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了融商、便商能力。按照農村經濟專業和經濟組織的要求,大力發展核桃專業合作組織,全縣先后成立縣級核桃協會1個,會員100人;鄉級核桃協會17個,會員500人;村級核桃協會245個,會員6000人,形成了縣、鄉、村三級核桃產業開發協會網絡,發揮了良好的中介橋梁作用。

“核桃作為傳統產業項目,在成縣,在隴南卻成為品牌產業、品牌項目,帶動一方,富強一方。希望林果部門認真學習,結合天水實際,在林果產業發展上多動動心思。”聽了成縣發展核桃產業的情況介紹,張廣智市長語重心長地叮囑代表團成員。“成縣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深挖潛力,大力擴張基地規模,結合退耕還林、水土保持、扶貧開發等項目,采取整流域推進,規模化發展,苗木栽植和優質種子點播相結合的方式,核桃基地每年以數萬畝的速度增長,在這方面我們各有關部門要下大力氣,好好研究,采取切實行動,推動產業發展。”張廣智指出,“成縣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了4條萬畝核桃林帶,200個核桃專業村。部分鄉鎮的種植大戶,核桃收入年均已達到12000元,顯著的經濟效益,帶動更多的農戶把致富的心思放到了核桃產業上,全市各縣區都要圍繞農業產業化,在產業開發、產業形成上做文章。天水有這方面的基礎,也有這方面的優勢,關鍵是要利用好,開發好。”
如此大規模的核桃基地,如何搞好果樹的病蟲害防治,以保證核桃產業健康快速發展?面對代表團成員的提問,成縣的一位領導說:“我們從培養專業科技人員、產業帶頭人入手,引進優良品種,建立核桃示范園,加強對農民技術員的培訓。如今,全縣已有了一支穩定的核桃專業技術隊伍,成員從縣延續到村,有核桃科技明白人50000人,科技示范戶114戶,并確立了12個系6個主栽品種。去年,縣上和許多科研院校建立了技術合作關系,技術支撐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核桃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看到這些大大小小,遍布城鄉,狀似蘑菇云的樹冠,代表團成員普遍認為,小核桃滾出了大產業,成縣在產業化經營、爭創名牌、提升價值等方面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先進經驗和做法,尤其是產業基地建設、依靠科技支撐、擴大市場營銷等方面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鑒。

張廣智在考察中強調,隴南在發展特色產業上創造的成功經驗非常可貴。隴南發展的事實證明,欠發達地區只要思路正確、工作布局到位,完全可以實現快速發展。各級政府和林業部門要通過這次參觀考察,總結隴南的成功經驗,拓寬思路,豐富我們的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天水特色產業,促進天水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實地考察、座談交流、談產業、說發展、話致富,代表團在匆匆的行程中,滿載金秋的收獲,結束了隴南之旅。(本報記者 楊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