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問題”不容忽視
采訪中,老人們的談話總是讓記者感受到一種樂觀與豁達。的確,他們都是有生活歷練的人,思維與心態自是不同尋常。但是,從老人們的談話和神態間,記者也感受到了一些隱隱的無奈與寂寞。
一邊是子女工作忙,無暇照顧老人;一邊是老年公寓卻“吃不飽”,存在較高的空床率、資源浪費,其中原因何在?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我市養老機構收費一般按照規模檔次、房間朝向、床位數、老人生活自理程度分類設置,匯總收費大多都在一個月600元至1200元之間。然而,老人的經濟收入普遍較低,平均都在600元左右,根本住不起公寓。另外,身體較好,生活能自理,不會給兒女增加太大負擔的老人,兒女不同意,自己也不愿去住老年公寓。真正需要住的大都是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孤寡老人或兒女沒法照顧的老人。而恰恰是這些人,沒有經濟來源,住不起養老公寓,因而造成一邊是大量空床,一邊是想住又住不起或住不進去的老人。
面對現今老人的生存現實,許多人都在思考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業內人士認為,在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今天,老齡事業發展與實際的需要還有很大的距離。據專家測算,到2030年,我國人口的老齡化將達到高峰。在此之前,必須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加大老齡事業的發展,否則,在2030年前后,老齡問題將會成為社會不和諧的最大隱患。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養老必然還是要以家庭為主,但是政府也應盡快建全完善助養體系,以便幫助、鼓勵乃至監督子女贍養和孝敬老人。
老齡問題不僅僅是老年人的福利問題,也是社會問題?墒,時下一些人對待老齡事業的態度卻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比欢,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老齡事業不是別人的事業,是和每個人的福祉息息相關的事業,正如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先生所言:“我們現在為老年人所做的一切,最大的受益者是未來的老年人,也即現在在位的我們。”希望有能力為老年人的福利做點什么的各界人士,不要再忽視自己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