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 轉變觀念的“先行軍”
我市將穩步推進國企改革
本報訊【記者閆鵬飛 實習生雷干紅】今年,我市的國有企業改革將圍繞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的要求,實施好“5126”計劃,穩步推進。
2007年,是全市工業經濟效益增幅最大、增長最快的一年。市屬企業中有12家基本完成了破產程序,3家完成了破產手續的辦理,8家被列入了政策性破產的名單。去年,我市申報的28家擬破產企業全部列入了國家政策性破產計劃,僅此一項就為企業核銷各類債務42.6億元,使4萬多名職工受益。
今年,我市的國有企業工作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圍繞改革、穩定、發展、理順的四大任務,圍繞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的要求,實施好“5126”計劃,以推進股權多元化為重點,不斷增強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以理順規范為重點,提高國資監管的水平和效能。充分發揮企業黨組政治核心的作用,加強和改進企業的黨建工作。“5126”計劃具體是指實施并完成長低、長材、長通、精模和軸儀5家省屬下劃企業的破產重組工作;完成岐黃藥業(天水制藥廠)的整體出讓工作;啟動實施天塑公司和焦化廠2家企業的產權重組工作;全力配合做好岷山、信號、長控、6913、7452和小隴山纖維板廠6家駐市部、省屬企業的破產重組和改制工作。
市國資委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08年,全市的企業改革將以化解矛盾、確保穩定為目標,始終堅持“四會一欄五公開”制度,即將改革方案在預審會、職代會、領導審查會、職工座談會上公開;辦好改革事務欄;將改革政策措施、企業資產審計評估及上市交易、職工的基本情況、拖欠職工的各類費用和必須給職工兌現的各類費用額公開,從源頭上減少矛盾。
另外,按照有關規定,我市還將嚴格界定區分離休、退休、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4050人員、傷殘、撫恤、解除勞動關系領取經濟補償金后自謀職業、繼續在重組企業上崗的8類人員。同時,認真核實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各種費用,按照政策規定對號入座,逐人、逐項地給予解決,幫助困難職工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建立健全職工來信來訪的登記、調處和反饋機制,化解各種矛盾,穩步推進國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