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連續發布了五個指導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中央1號文件,初步形成了新時期強農惠農的政策體系。中央和我市強農惠農政策及落實情況如下:
一、2008年中央強農惠農政策
2008年中央鞏固、完善和強化各項強農惠農財稅政策,突出加強農業基礎,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央財政安排用于“三農”各項支出合計5625億元,增加1307億元,增長30.3%。一是加大對農民的補貼力度。 其中,糧食直補151億元,農資綜合直補482億元,農機具購置補貼40億元,良種補貼70.7億元,農民培訓經費16億元。 二是大力支持農業生產發展。主要有: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1022.8億元;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小型病險水庫治理84億元;農業綜合開發資金127.2億元;產糧大縣獎勵政策165億元;農業保險保費補貼60.5億元;扶貧開發167.3億元及落實退耕還林后續政策135億元。 三是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主要有:支持農村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發展1073.2億元;支持全面建立和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90億元;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62億元。
二、天水市2008年強農惠農政策落實情況
天水市2008年涉及農業補貼的惠農政策我們掌握的主要有:對農民的補貼4項,包括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農作物良種補貼、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大力支持農業生產發展的退耕還林后續政策,陽光工程培訓補貼及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實施“兩免一補”助學政策。
一、糧食直補及農資綜合直補
我市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直補資金共18819萬元,其中糧食直補資金2129萬元,農資綜合直補資金16690萬元。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直補兩項綜合,按全市的耕地面積573萬畝,平均每畝補助資金32.84元。
農民對這項政策的執行非常滿意,由于宣傳到位,農民對補助標準、補助辦法等都比較清楚,沒有出現打折扣和搭車扣錢的情況。
二、農作物良種補貼
今年,我市農作物良種補貼共執行兩項,包括小麥良種補貼和馬鈴薯良種補貼。全市小麥良種補貼資金共1250萬元,馬鈴薯良種補貼資金33萬元,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共1053萬元。全市小麥、馬鈴薯良種每畝補助10元。
根據我們從種植農戶的調查,農民非常滿意該項補貼。
三、農業機械購置補貼
我市從2005年開始逐步實施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以來,改善和優化了農機化裝備結構,增強了農機化服務能力,促進了農民民增收。今年,國家和省財政共安排全市農機購置補貼資金760萬元,經過4月至6月的集中工作,農機管理部門把握優先條件,突出補貼重點,明確補貼標準,嚴格工作程序,做到陽光操作,吸引廣大農機戶投入資金1699.2萬元,國家對購置農機補貼比例達到30.8%,使全市111個鄉、1053個村、4986戶受益。全市通過補貼資金供共購得各種農機具4999臺,其中,拖拉機553臺,微耕機3109臺,旋耕機42臺,脫粒機(鍘草機)1295臺,為明年進一步擴大實施打下了基礎。
四、退耕還林補貼
1、歷年退耕還林補貼兌現情況
目前,退耕還林工程已涉及全市五縣兩區,113個鄉鎮1個辦事處,2073個行政村,31.7萬戶退耕農戶,136.1萬農民從中受益。1999--2007年,我市已向各級林業部門核查歷年成活、保存率合格的退耕還林面積累計發放糧食補助資金92930.9萬元,生活補助費11914.9萬元,平均每戶補貼3307.4元,兌現率100%。
2、2008年兌現歷年退耕還林補貼情況
2008年,省上下達我市退耕還林工程建設任務中,只有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計劃,沒有安排退耕地造林計劃。政策兌現只涉及歷年退耕還林糧食補助和生活費補助,總計資金20352.24萬元,其中糧食補助18436.52萬元,生活費補助1915.72萬元。
五、農民陽光工程培訓補貼
今年,我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9400人,其中秦州區2100人、麥積區1300人、秦安各1100人、甘谷縣1800人、武山1100人、清水1300人、張川縣700人,國家補助資金357.2萬元。各項目縣及培訓基地從實際、實用、實效出發,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對農民工開展了酒店、餐飲、家政服務、保安、縫紉、建筑、機械加工、計算機等多種職業技能培訓,全市農村勞動力培訓9608人,有效轉移9228人,轉移率為96.1%。打造了“天水女媧家政大嫂”、“天水白娃娃”、“羲皇故里建筑工”“龍城保安”等勞務品牌。
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財政補助資金以培訓券形式直接補助給受訓農民,或以通過降低收費標準的方式補貼承擔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
六、農村九年義務教育 “兩免一補”助學補貼
市教育局實施貧困學生“兩免一補”的助學政策,2008年583511名農村學生全部享受免除學雜費、教科書的政策,落實貧困寄宿生生活費3978萬元,資助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52033人,使農村小學、初中適齡兒童、少年上學難、上學貴的問題得到基本解決。
今年8月,在秦安縣興豐鄉對農村農民公共財政補貼實行“一冊明、一折統”的發放辦法,并在全市推廣。 首先, 規范了資金管理, 保證了資金安全!耙粌悦、一折統”發放辦法把向農民發放的財政補貼資金由財政部門集中管理、發放, 改變了過去多部門管理的弊端, 既科學規范, 又公開透明, 有效地防止了資金滯留、截留和虛報冒領, 確保了惠農資金安全到達農民手中。其次, 提高了發放效率, 降低了行政成本!耙粌悦、一折統”發放辦法把向農民發放的財政補貼資金由財政部門集中一次性完成撥付、發放等相關程序, 簡化了程序,減少了中間環節, 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發放成本。第三, 樹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密切了干群關系!耙粌悦、一折統”發放辦法使廣大農民群眾能夠及時全面了解和掌握黨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 并能將強農惠農補貼及時足額兌現到農民手中, 有效地維護了群眾利益, 樹立了政府形象,密切了干群關系!耙粌悦、一折統”制度徹底解決了惠農政策不落實的問題。
三、2009年國家強農惠農政策
為確保農民增產增收,促進糧食和農業生產,2009年國家將繼續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產的糧食最低收購價格。新糧上市起,白小麥、紅小麥、混合麥每市斤最低收購價分別提高到0.87元、0.83元、0.83元,比2008年分別提高0.10元、0.11元、0.11元,提高幅度分別為13%、15.3%、15.3%。稻谷最低收購價格水平也將作較大幅度提高。
二、較大幅度增加對種糧農民的補貼。明年將統籌考慮化肥等農資價格和糧食價格的變動情況,進一步增加農資綜合直補。提高良種補貼標準,擴大補貼范圍,補貼范圍涵蓋小麥、水稻、玉米和東北大豆。擴大農機具補貼范圍和種類,提高補貼標準。
三、完善化肥市場調控機制。適當擴大化肥淡季商業儲備規模,保證化肥供應和市場價格基本穩定。建立化肥等農資價格上漲與提高農資綜合直補聯動機制。加強化肥市場監管,加大對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化肥行為的打擊力度。
四、促進生豬生產和奶業健康發展。繼續落實國務院出臺的能繁母豬補貼、政策性保險,獎勵生豬養殖大縣等政策,完善應對生豬生產周期性波動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保持奶業發展勢頭,建設現代奶業。
五、大幅度增加農業投資。加強農田水利、農村能源、農村交通、農村人畜飲水、動植物防疫、農產品質量安全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實施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加快建設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和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加快東北地區大豆、長江流域油菜、新疆優質棉生產生產基地建設;加強生豬和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場)建設。(天水市農業局政策法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