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創新型區域
第一節 科技創新
一、發展目標
全面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充分發揮天水作為國家先進制造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的優勢,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以提高產業競爭力為目的,突出產業發展科技需求,全方位提供創新服務,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增強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的創新能力,把天水建成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和創新型城市。
1、起步發展階段(2009—2010年):加強與關中城市的科研對接,啟動實施6個工業重大科技專項(電氣傳動、數控機床、制管設備、電子電器、集成封裝、風力發電)、6個農業重大科技專項(航天育種、抗銹育種、特色果品、設施蔬菜、畜牧養殖、林木選育);啟動建立高新技術創新創業園區,建立科技資源共享公共服務平臺。
2、加快發展階段(2011—2015年):建設國家先進制造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啟動建立3個(高壓電器、精密機床、航天育種)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集成科技資源,聚集創新要素,強化創新功能,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區域創新體系。
3、快速發展階段(2016—2020年):完成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發展目標,建設科技資源特色鮮明、主導產業優勢突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區域。
二、主要任務
1、創新區域科技合作機制。加強與關中地區及中東部地區的科技合作,夯實合作基礎,創新合作機制,拓展合作領域,增強合作效益。從產業配套、提供服務、要素互補,技術和人才引進等方面,主動融入大關中,加強與經濟區各市的經濟協作,創新區域協調發展模式,形成經濟區與輻射區區域互動、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
2、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提高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系統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實現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的重大創新突破。重點推進裝備制造業、現代農業等重點領域的研發創新和成果轉化。掌握一批核心技術,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形成特色產業集群。
3、推進產學研結合。大力支持產業技術聯盟,積極參與構建經濟區創新網絡,促進城市之間、企業之間、企業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間的信息傳遞、知識流動和技術轉化。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業,以重大科研項目為載體,加快創新型人才培養,搭建公共服務和技術轉移平臺,推動自主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4、建設國家先進制造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到2020年,把天水建設成為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在機械制造、電工電器、電子信息等主要行業形成一批技術創新能力居西北前列的制造中心和國內重要的產業基地,重點行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居國內領先水平,骨干企業的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重點骨干企業的信息化程度達到90%以上;95%以上重點企業建立技術研發機構;創建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40家;創建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型企業;創建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創建一批國家和省級馳名商標和名牌產品。
5、建設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重大科技需求為紐帶,創建一批產業特色明顯,在國內具有相對優勢的技術創新聯合體(合作共建的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科研機構、重點實驗室),研究開發機械、電器、電子、新材料、現代農業等產業中一些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建設國家級高壓電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數控精密機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批具有高新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究機構。
三、重點科技項目
1、重大工業科技專項項目。以國家級創新型企業天水星火機床有限公司為依托,重點發展數控機床、重型機床、精密機床和成套設備;以天水鍛壓機床有限公司為依托,采用多缸同步液壓技術和全自動數控技術研發大口徑矩形管成套設備;以天水長城開關廠有限公司和天水二一三電器有限公司為依托,研制高壓開關設備、真空斷路器、小型化開關設備產業化(126kVGIS、252kVGIS、550kV、1000kV超高壓領域拓展),研究及應用智能化環保低壓電器關鍵技術;以天水華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依托,自主研發高端集成電路封裝技術,實現封裝的高性能、高密度、多引線、窄間距、薄型化、微型化和環保型;以天水電氣傳動研究所為依托,研制風力發電傳動控制系統;以天水星火機床有限公司為依托,研制風力發電設備;以天水鐵路電纜廠為依托,研制風力發電專用電纜,建成關中—天水經濟區內風力發電技術研發生產基地。
2、重大農業科技專項項目。在甘肅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基礎上,選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產、優質、高抗、廣適的航天農作物優良新品種和優異種質材料,建成航天育種新品種示范推廣基地、航天育種技術人才的培養基地。以甘肅天水小麥改良中心和天水農科所為依托,發展小麥條銹病核心疫源區可持續控制科技專項。在天水“花牛蘋果”、“秦安蜜桃”、“下曲葡萄”等優質果品無公害示范基地建設的基礎上,發展特色果品無公害技術集成科技專項。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依托,以標準化技術為核心,發展高原夏菜標準化生產科技專項。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甘肅農業大學為依托,以規模養殖、實施標準化生產,組裝配套高新技術,推行生態環保養殖為重點,發展國內先進畜牧標準化養殖技術集成科技專項。以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為依托,選擇秦嶺西端長江、黃河交錯區的甘肅小隴山林區,開展低效人工林改造技術試驗示范,研究人工林生態系統的評價指標和低質低效林類型劃分標準,總結低質低效林經營改造與高效培育的優化組合技術,發展秦嶺西段長江黃河交錯人工公益林改造科技專項。
3、高新技術創新創業園區建設。建立以綜合孵化器、專業技術孵化器、留學生(高校畢業生)創業園等為重點,多種形式并存的科技企業孵化器體系,形成具有完善功能和先進水平的研發、中試、測試等資源共享的共性技術平臺和信息平臺。
4、科技資源共享公共服務平臺。建立與經濟區其他城市科技人才、大型科研儀器設備、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科研成果、技術信息等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依托科技公共服務平臺,有效整合經濟區內科技資源,提供專業技術、創業孵化、技術轉移等服務,促進科技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共享利用,全面提升科技創新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