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商貿流通業發展“122331”工程實施方案
□ 天政發〔2011〕47號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意見》、《加快對外貿易發展的意見》和《天水市商貿流通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為搶抓國家推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支持甘肅發展、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等歷史機遇,深入實施全市“1135”區域發展戰略,實現商貿流通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推動全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122331”工程主要內容
全市商貿流通業發展“122331”工程主要內容是:堅持實施商貿活市“一戰略”,不斷完善城鄉市場體系和現代流通體系“兩體系”,加快建設秦州西十里現代物流園區和麥積甘泉現代物流園區“兩園區”,突出強化擴大消費長效機制、內外貿易發展激勵機制和市場調控機制“三機制,著力提升對外貿易發展水平、市場監管水平和區域經濟交流合作水平”三提升“,努力打造區域現代物流中心”一中心“(簡稱商貿流通業發展”122331“工程)。
二、”122331“工程目標任務
全市商貿流通業發展”122331“工程總體目標任務是:通過大力實施商貿流通業發展”122331“工程,到”十二五“末,全市城鄉市場體系更加完善,現代流通體系初步形成;秦州西十里現代物流園區和麥積甘泉現代物流園區基礎設施全面建成,集貨運配載、倉儲配送、流通加工、電子商務、交易展示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多功能、綜合型、區域性物流中心建設取得成效,全市現代物流業得到持續快速發展;培育一批新的消費熱點,商業批發、零售業和餐飲業等加快發展,形成有效擴大消費的長效機制;建立健全內外貿易發展激勵機制,實現全市內外貿發展的新突破;探索強化市場調控和監管的長效機制,政府調控市場能力明顯增強;全市外貿進出口環境和結構不斷優化,對外貿易大幅提升;市場經營秩序日趨規范,區域競爭力明顯增強,市場運行監管水平顯著提升;區域經濟交流合作邁上新臺階。到2015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10億元,年均增長20%,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5億美元,年均增長23%。全市商貿流通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進一步提高,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顯著提高。
三、”122331“工程主要措施
堅持實施商貿活市”一戰略“,是當前和”十二五“時期商貿工作的總抓手;不斷完善城鄉市場體系和現代流通體系”兩體系“,是商貿工作的主要支撐;加快建設秦州西十里現代物流園區和麥積甘泉現代物流園區”兩園區“,是適應現代商貿發展形勢,加快現代物流發展的兩大載體,也是帶動商貿發展的引擎;突出強化擴大消費長效機制、內外貿易發展激勵機制和市場調控機制”三機制“,是促進商貿提速發展的機制保障和動力源泉;著力提升對外貿易發展水平、市場監管水平和區域經濟交流合作水平”三提升“,是優化商貿發展環境,促進全市商貿大發展的必然要求;努力打造區域現代物流中心”一中心“,是全市”1135“區域發展戰略為商貿工作確定的明確任務。
(一)加快城鄉市場體系建設,努力改善城鄉消費環境。
1.加快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大力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工程、集貿市場升級改造工程和農超對接工程,加快農村農家連鎖店、商品配送中心、農資配送中心的改造建設,改造一批設施先進、功能齊全、交易規范、輻射面廣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和專業市場,構建縣城、重點鄉鎮和村級流通服務體系,完善農村消費品流通網絡,實現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的新突破,著力解決農民”買難“和農產品”賣難“問題。
2.優化城區商業網點布局。按照規范整合、突出特色、便民利民的原則,進一步優化商業規劃布局,不斷提高城區商業集聚化、專業化程度,完善服務功能,提高設施品位,形成傳統特色和現代信息相結合的城市商業中心。各縣區要在中心商業區推進特色商業街建設,在區域商業中心突出發展品牌和特色消費;秦州區要完善8條特色商業街和8大專業市場,麥積區要完善7條特色商業街和9大專業市場,提高城市居民消費的便利化程度。同時,要進一步加快商業招商引資步伐,力爭盡快在全市引進一到兩家國內知名品牌的現代商業綜合體,在商貿流通領域引入新的經營理念和競爭,帶動和促進全市城區商業持續快速發展。
(二)加快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新型商貿業態。
1.大力發展現代服務產業。適應現代商貿發展新形勢,以信息化帶動流通現代化,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統一配送、電子商務等新型消費業態,支持有條件的專業市場、大型超市逐步建立網絡管理、網上交易、結算發布、價格指導、資源統一配置和其他支撐輔助功能為一體的商業門戶網站,推動網絡購物快速發展,拓展新型服務消費,豐富商貿流通形式和載體。
2.完善社區便民消費網絡。積極整合現有社區市場資源,改造充實社區商業網點,積極引導社區商業、家政、早餐等生活服務業發展,抓好”24小時連鎖便利店“和”廢舊物資回收網點“建設,支持商貿服務企業發展社區照相、理發等傳統服務,改善社區購物環境,方便群眾日常消費。
(三)抓好現代物流園區建設,打造商務經濟發展平臺。
1.加快秦州西十里、麥積甘泉物流園區建設。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西十里甘泉物流園區建設的實施意見》,積極爭取國家和省上的政策、資金支持,加快秦州西十里、麥積甘泉物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健全完善現代物流網絡體系,將西十里和甘泉物流園區真正建成集貨運配載、倉儲配送、流通加工、電子商務、交易展示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多功能、綜合型、區域性物流中心。
2.提升物流園區產業發展水平。進一步完善物園區流信息服務網絡體系建設,對現有工業及商業批發、倉儲、通訊、交通運輸等企業的物流配送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支持現有物流運輸企業擴規模、上檔次、強功能,盡快完成改造升級。全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引進一批在國內有影響、有規模、有實力的現代物流企業入駐園區,形成一批具有現代物流經營理念、技術和設施的第三方物流骨干企業,為全市現代物流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加快縣區物流園區建設。各縣區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區位和產業優勢,按照建設集倉儲、配送、貨物托運、信息服務為一體的現代物流中心要求,因地制宜,超前規劃,積極謀劃建設一批現代物流園區,為縣域商貿經濟發展搭建良好平臺。
(四)完善促進消費增長長效機制,積極擴大居民消費。
1.著力培育消費熱點。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擴大內需各項措施,完善鼓勵消費的政策,大力宣傳家電、汽車、摩托車、農資和建材等工業品下鄉以及以舊換新政策,著力做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工作,積極培育拆解骨干企業,深入推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合理引導居民消費行為,全力推動地產產品消費,形成良好的社會消費預期,促進消費持續快速增長。
2.加快商業批發和零售業發展。堅持突出重點、示范帶動、分步實施的原則,充分發揮批發市場在資源配置、信息集散、價格形成、引導生產等方面的作用,進一步完善批發市場空間布局規劃,鼓勵發展商品批發代理業務,努力培育一批多元投資、專業經營的大型批發代理商。加大對現有批發市場的改造、整合力度,提升服務環境和市場競爭力,建設一批糧食、果蔬、中藥材等專業批發市場,使批發市場成為全市商貿業發展重要增長點。
3.積極促進餐飲業發展。著力培育知名品牌餐飲龍頭企業,加快形成一批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品牌餐飲企業群體。大力挖掘、整理、培育、提升天水特色菜系,積極鼓勵地方菜餐飲企業兼容并蓄、創新發展地方傳統菜肴。研究制定出臺地方菜行業標準,搞好地方菜品牌企業認定,運用現代企業經營理念改造和管理餐飲業,提高企業管理服務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加大對天水地方菜的宣傳推介,積極引導發展大眾餐飲連鎖經營、餐飲超市、農家樂等新型餐飲服務業態,確保大眾化餐飲穩步發展。
(五)完善內外貿增長激勵機制,著力培育新的增長點。
1.大力實施商貿流通企業”5強20戶“工程。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實施商貿流通企業”5強20戶“工程的意見》精神,進一步明確工作任務,細化工作措施,積極引導優勢商貿企業加快轉變經營理念,創新經營方式,通過股份制改造、兼并收購、資產重組等形式,不斷做大做強企業經營規模,真正在全市形成一批主業突出、輻射帶動力強、品牌影響大、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增強對社會消費的拉動作用。
2.加大對外貿出口企業的扶持獎勵。嚴格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外貿發展的意見》和天水市外貿進出口企業獎勵辦法規定,繼續加大對外貿出口企業的獎勵扶持,積極鼓勵、引導各外貿出口企業進一步轉變經營理念,調整外貿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外貿出口工作的新突破。
3.加大商貿流通項目和資金的爭取。搶抓國家擴大內需、加商貿流通業快速發展等政策機遇,準確把握政策和投資導向,切實加強與國家和省商務部門的銜接聯系,加大各級商貿流通發展項目和資金的爭取力度,增強全市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后勁。
(六)完善市場調控機制,切實保障市場平穩運行。
1.增強市場應急調控能力。積極探索強化市場調控和監管的長效機制,有效彌補市場化經營造成的政府對市場調控的缺位,確保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加大對重要商品、重點市場和關鍵時期市場供應的監控,進一步健全完善應急商品數據庫,及時制定完善油、菜、肉、禽、蛋等重要商品供應的專項預案,提高市場監測預警水平。堅持多條腿走路的原則,著力完善政府、企業和社會聯合儲備機制,建立健全產銷對接、跨區調運和保障調劑機制,增強政府應對市場異常波動的能力。
2.抓好”農超對接“菜籃子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農超對接”菜籃子“工程建設規劃,加大蔬菜基地建設投入力度,擴大基地建設規模,從源頭上保障蔬菜市場供應穩定。繼續拓展農超對接菜籃子超市覆蓋范圍,擴大秦州、麥積兩區”菜籃子超市“覆蓋范圍,強化菜籃子公司內部運行監管,提高服務市民質量和水平,建立縣區”農超對接“模式,充分發揮”菜籃子“超市在平抑蔬菜價格中作用,提高政府調控市場的能力。
3.加強各類商貿行業協會建設。積極引導各行業協會充分發揮好政府橋梁紐帶作用、平臺作用、企業”娘家“的作用,努力規范行業自律行為,積極開展行業調查研究,完善行業發展思路,引導各類行業協會為全市商貿流發展做好參謀和助手。
(七)突出抓好對外貿易,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
1.著力優化外貿進出口環境。搶抓國家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和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機遇,加強與海關總署和蘭州海關的銜接溝通,爭取設立天水海關,創造條件建設保稅倉庫、保稅物流中心,為全市對外貿易發展搭建良好平臺。
2.優化企業進出口結構。準確把握國家促進外貿結構優化升級,繼續控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的政策,認真貫徹落實促進外貿進出口的各項措施,加強政策引導,鼓勵企業加大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零部件進口,加強機電、高新技術、特色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引導、幫助外貿企業調整優化產品結構,找準對外貿易新的增長空間和領域,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和技術創新,著力擴大外貿出口規模。
3.加大對外貿易政策扶持力度。積極爭取商務部外貿企業信用擔保資金,扶持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破解外貿企業融資難問題。加大銀企對接,探索保單融資、信用擔保、出口退稅賬戶質押貸款等多種融資手段,幫助解決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提升我市外貿進出口產品市場競爭力。
(八)著力提升市場監管水平,不斷優化商貿發展環境。
1.規范市場經營行為。以開展商務綜合行政執法試點為契機,強化各級商務主管部門在生豬屠宰、酒類、煤炭、成品油流通等領域的行政監管職能,著力解決執法力量分散、效率低下及工作缺位、越位和不到位現象,規范商務行政執法行為。
2.嚴格市場準入機制。建立健全流通領域食品協議準入、檢驗檢測、索證索票、溯源和不合格商品退市制度,強力推進牛羊和家禽定點屠宰管理,積極實施好”放心肉“、”放心菜“、”放心酒“工程,確保流通領域食品安全。
3.建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長效機制。堅持整體推進、突出重點、打防結合、標本兼治、力求實效的原則,進一步明確職責,細化措施,抓住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專項整治活動,依法嚴厲查處各種違法行為,有效維護市場經營秩序,確保各項工作取得效果。
(九)著力提升區域經濟合作交流水平,做大做強會展經濟。
1.積極參加各類商貿展會活動。積極借助省內外和境外各項大型展會平臺,進一步擴大我市對外開放,促進區域交流合作,開展招商引資和對內對外貿易,加大全市投資環境、重點產業和產品對外宣傳。同時,結合實際,篩選、論證一批有針對性的招商項目和特色產品,積極開展展會項目推介和洽談,確保各類展會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