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4月24日,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宋尚有主持召開市政協六屆二十一次常委(擴大)會議。會上,宋尚有主席圍繞《發揮政協優勢,凝聚社會力量,聚焦精準扶貧,為加快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獻計出力》作了專題輔導報告。現將輔導報告印發,請認真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部分內容略有刪節)
發揮政協優勢 凝聚社會力量 聚焦精準扶貧
為加快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獻計出力
中共天水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 宋尚有
(2015年4月24日)


同志們:
實施精準扶貧,是中央和省委、市委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我省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如何發揮政協優勢,凝聚社會力量,聚焦精準扶貧,加快推進全面小康社會進程,是當前各級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履職和著力的重點、思考和實踐的重大課題。就我市各級政協組織來說,當前要在以下幾方面著力,積極建言獻策,助推全面小康社會建設。
一、緊盯小康目標,廣泛凝聚精準扶貧的思想共識
實施精準扶貧,確保到2020年與全國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現階段最大的工作任務。我市各級政協組織要把助力精準扶貧作為新形勢下政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重要任務,提到重要議事日程,進行安排部署。要認真學習貫徹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要求,自覺把精準扶貧作為履職的重要課題,作為聯系服務困難群眾的有效載體,凝聚思想共識,匯集工作合力,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積極作為、多做貢獻。
一要認真學習貫徹中央和省上領導同志重要講話精神,充分認識實施精準扶貧的重要性。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扶貧開發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013年到我省視察時,強調“貧困地區黨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貧開發上”。今年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會上指出:現在,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只有五、六年了,但困難地區、困難群眾還為數不少,必須時不我待地抓好扶貧開發工作,決不能讓困難地區和困難群眾掉隊。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時,總書記指出:要以更加明確的目標、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有效的行動,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2月13日,總書記在延安召開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從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加大產業培育扶持力度、積極落實改革舉措、夯實管黨治黨基礎等五個方面,就做好老區脫貧致富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3月9日,總書記在參加廣西團審議時指出:要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廣大貧困人口的實事。李克強總理1月26日在赴陜西商洛、安康看望慰問困難群眾時指出:扶貧是衡量社會公平、民生福祉的“溫度計”。我們要以更大的決心繼續向貧困宣戰,絕不能讓貧困代代相傳。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三運今年3月20日至21日在省委財經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強調:在把握特殊地位中認識精準扶貧,在扭住發力重點中推進精準扶貧,在深化改革進程中提升精準扶貧,在堅持韌性奮斗中落實精準扶貧,堅決打贏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和整體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奠定堅實基礎。4月8日在省市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研討班上,王三運書記強調:要把牢學習貫徹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一條紅線”,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抓好最大任務、最大動力、最大重器、最大政績、最大機遇“五個最大”,完善工作思路、謀劃工作舉措、落實工作責任,奮力開創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嶄新局面。4月2日,王三運書記在慶陽主持召開六盤山片區扶貧攻堅座談會,強調:要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當前最艱巨的使命、最重大的任務、最緊迫的工作來抓,做到精力再集中、精準再具體、精髓再彰顯,全力以赴推動扶貧攻堅工作取得更大成效。省委副書記、省長劉偉平,省政協主席馮健身等領導同志分別就扶貧攻堅講了重要意見。中央和省上領導同志的重要講話,對抓好扶貧攻工作的重大意義作了深刻闡述,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加以貫徹落實。
二要準確把握市情,切實增強實施精準扶貧的緊迫性。經過多年來的艱苦努力,我市貧困面貌發生了明顯變化,群眾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對照全面小康建設的標準,我市扶貧開發尚處于低層次、低水平階段,扶貧攻堅的形勢依然嚴峻。據統計,2013年我市全面小康社會實現程度為64.75%,和全省平均水平持平,比蘭州、嘉峪關、金昌3市低15個百分點左右,比全國平均水平低將近20個百分點。就5大類分項衡量指標來看,經濟發展小康指數為54.32%,民主法治小康指數為77.09%,文化建設小康指數為56.36%,人民生活小康指數為70.45%,資源環境小康指數為68.08%,實現程度都不高。要在2017年基本消除貧困,今后三年年均減貧人口必須在20萬人以上;要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任務非常重、壓力非常大。一是扶貧攻堅任務還很艱巨。目前,全市還有貧困人口65.08萬人,占全省貧困人口的1/6強,其中深度貧困人口占1/4,貧困發生率21.15%。二是基礎設施建設欠賬較大。我市山多地少,人多地少,旱多雨少,農田灌溉率僅為25.5%,遠低于全國全省51.5%的水平;農業機械化率遠低于全國60%、全省46%的水平。仍有13%的村不同砂石路,6%的村不通農機路。規劃內還有27萬人飲水不安全,規劃外還有48萬人飲用窖水。全市農村公路通暢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7個百分點,仍有C級危房9.58萬戶、D級危房5.7萬戶。三是富民增收產業發展緩慢。我市地處貧困區域的群眾大多從事傳統糧食生產,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受地域、氣候、土壤等條件的制約,調整產業結構難度大,具有增收優勢的產業發展緩慢,目前已經形成的產業規模小、科技含量低,帶動力不強,增收效果不明顯。四是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不強。由于長期貧困,信息閉塞,觀念落實,貧困群眾等、靠、要的依賴思想比較嚴重。加之大多數貧困群眾文化程度低,接受新事物能力弱,掌握新技術少,致富技能低,在發展產業、增加收入方面思路不活、辦法不多、愿望不強。五是扶貧開發投入嚴重不足。由于貸款門檻依然較高,貧困戶缺乏金融機構認可的有效抵押物,致使一些有貸款需求的貧困戶難以得到貸款支持。由于規劃銜接不夠到位,個別部門之間配合不夠緊密,條款分割問題依然存在,致使項目整合難,資金聚集效應發揮不夠。面對以上市情實際,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抓好精準扶貧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三要明確目標任務,切實增強實施精準扶貧的自覺性。中央提出實施精準扶貧后,省上提出了“五個精準”的扶貧攻堅要求,省、市確定了2017年基本消除貧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 “兩個節點”的目標任務。4月17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精準扶貧推進大會,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分析研判我市扶貧開發面臨的形勢,安排部署了精準扶貧的節點目標和重點任務。圍繞2017年基本消除貧困的節點目標:市級層面要確保在2017年基本消除貧困;縣級層面2015年甘谷縣和武山縣整體脫貧,2016年秦州區、麥積區和清水縣整體脫貧,2017年秦安縣和張家川縣整體脫貧;鄉鎮層面2015年30個鄉鎮整體脫貧,2016年38個鄉鎮整體脫貧,2017年11個鄉鎮整體脫貧;村級層面2015年314個村整體脫貧,2016年338個村整體脫貧,2017年165個村整體脫貧;農戶層面2015年18萬人脫貧,2016年20萬人脫貧,2017年22萬人脫貧。圍繞2020實現全面小康的節點目標:對照國家新印發試行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指標體系》中確定的經濟發展、民主法制、文化建設、人民生活、資源環境5大類39項指標,通過逐項分析研判,我市居民消費支出占GDP比重、基層民主參選率、每萬名公務人員檢察機關立案人數等9項指標已達到小康目標;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平均預期壽命等5項指標接近小康目標;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城鎮人口比重、人均公共文化財政支出等20項指標通過奮斗到2020年可達到小康目標;人均GDP、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城鄉居民收入比等5項指標差距較大,需要艱苦努力才能實現達標。我們要對照全面小康統計監測指標體系,逐項分析,認真研究,合力攻堅,堅決打好新一輪扶貧攻堅戰。全市各級政協組織要認真學習貫徹中央和省、市關于精準扶貧的決策部署,統一思想和行動,進一步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充分發揮政協組織聯系廣泛、渠道暢通的優勢,動員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全體政協委員和各條戰線的干部群眾,積極投身精準扶貧,助推全市精準扶貧工作取得新成效、再上新臺階。
二、聚焦重點難點,全力促進精準扶貧的任務落實
實施精準扶貧,關鍵要突出“精準”二字,不能“大水漫灌”,而要“精準滴灌”;建設全面小康,關鍵要突出“全面”二字,既包括經濟發展,還包含民主政治、科教文化、社會建設、人民生活、生態文明等內容,不能有所偏廢。為此,既要統籌謀劃,又要抓主抓重,提高工作上的“精準性”,保證目標上的“全面性”,真正把精準扶貧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一要實現“四個精準”。一是精準識別。這是精準扶貧的前提。要圍繞“底數精準、流程精準和對象精準”的思路,抓住真實識別貧困、規范建檔立卡、實施動態管理、推行掛圖作業四個關鍵環節,為實現精準扶貧奠定堅實基礎。二是精準施策。這是精準扶貧的關鍵。要圍繞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社會事業、培育富民產業三大任務,抓住轉變方式、強化“造血”功能、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個關鍵,區分不同情況,量化定制個性化的扶持辦法。三是精準管理。這是精準扶貧的保證。要突出動態管理、陽光管理、考核管理、獎懲管理,確保信息管理精準、資金管理精準、成效管理精準,提高扶貧開發的質量和水平。四是精準考核。這是精準扶貧的指揮棒。緊扣扶貧開發任務設置考核指標,實行定位、定量、定時的精細化考核,形成有利于扶貧開發的正向激勵和制度約束。
二要做到“四個結合”。一是堅持扶貧攻堅行動與雙聯行動相結合。推進雙聯行動與扶貧攻堅深度融合發展,把雙聯行動與我市“1461”扶貧攻堅目標任務緊密對接,做到資源共享、力量整合、行動同向。二是堅持扶貧攻堅行動與美麗鄉村建設、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深入實施道路硬化、飲水安全、新村建設、環境整治“四大工程”,加快改善貧困區域基礎條件,著力解決基礎設施欠賬大和農村環境臟亂差的問題。三是堅持扶貧攻堅行動與我市“48113”現代農業推進計劃相結合。深入實施“48113”現代農業推進計劃,大力開展“一縣一業”產業對接和“一村一品”產業培育工程,加快貧困區域產業發展,提高貧困村農民收入,努力實現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增收門路、人人有增收技能。四是堅持扶貧攻堅行動與夯實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依托“先鋒引領工程”,加強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通過下派、引進、選調大學生村官等方式,優化充實村級班子。實施村干部“素質提升”工程,抓好能力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
三要注重“四個到位”。一是堅持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保障、易地扶貧搬遷、特色產業培育到村到戶。以路、水、電、房等為重點,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貧困地區社會事業發展,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向貧困村覆蓋。抓好易地扶貧搬遷。認真實施“一縣一業”產業對接和“一村一品”產業培育工程。二是堅持金融扶持、危房改造、致富門路到戶。強化農村金融服務,抓好貧困區域危房改造,提高貧困戶的組織化程度,確保貧困群眾實現產業增收和穩定發展。三是堅持能力素質提升到人。按照“扶貧”重“扶智”的思路,積極開展產業技能培訓、實用技術培訓、就業技能等級培訓、校企聯合訂單培訓,努力培養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四是堅持項目資金整合到縣鄉。嚴格落實項目審批到縣、資金整合到縣鄉的要求,有針對性地整合一些涉農項目和資金,實現整片區、整流域重點突破。
四要強化“四個延伸”。一是加快由幫扶貧困村貧困戶向整片區整流域延伸,實現貧困區域整體脫貧。按照整流域推進、整片帶開發的思路,加快從個體到整體的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以連片區域的扶貧突破帶動全市扶貧開發的進程。二是加快由幫辦實事向拓展增收渠道延伸,實現貧困區域農民收入穩定快速增長。按照“一域一業、一村一品”的要求,深入開展“培育產業促增收”活動,加快推進優勢產業向連片貧困區域覆蓋。三是加快由黨政單位聯村向社會各界參與延伸,實現多方位、多渠道幫扶貧困村發展。進一步拓展幫聯范圍,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積極銜接更多省外發達地區幫扶力量,建立長期穩定對口幫扶機制。四是加快由貧困村脫貧致富向全面小康建設延伸,實現貧困區域全面協調快速發展。全面統籌推進“三農”發展,把加快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強化措施、落實責任。
五要破解“四個難題”。一是著力破解扶貧項目資金整合難的問題。打破行業界限和部門分割,統籌資源,整體推進,發展富民產業,改善基礎條件,不斷放大扶貧資金效應。二是著力破解易地扶貧搬遷難的問題。按照“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要求,搶抓國家實施財政易地搬遷項目的機遇,采取多種安置方式,加快易地扶貧搬遷步伐。三是著力破解貧困戶“造血”功能提升難的問題。堅持“輸血”與“造血”并舉,在有效整合資源中充分釋放專項扶貧和行業扶貧的疊加放大效應,千方百計增強農戶自身“造血”功能,提高貧困鄉村自主發展能力。四是著力破解貧困區域易返貧的難題。鞏固提升脫貧成果,抓好扶貧開發后續項目管理,確保脫貧區域持續快速發展;加快構建農民合作組織,拓寬增收致富渠道;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減少因病因災返貧現象。
三、發揮政協優勢,傾情助力精準扶貧的扎實推進
實施精準扶貧,既是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的本質要求,也是各級政協組織和全體政協委員履職的應有之義。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全體政協委員要按照目標同向、工作同力、行動同步的要求,積極投身到精準扶貧行動中來,通過建言獻策、協調項目和資金、開展扶貧濟困、送“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等活動,緊扣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建諍言、獻良策,出實招、鼓實勁,傾情傾力助推精準扶貧,使政協工作更加契合中心任務,更加符合決策需要,更好體現人民心聲。
一要突出調查研究,建言獻策助推精準扶貧。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確定的精準扶貧工作任務要求,充分發揮政協組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立足本職,積極作為,深層次開展調查研究,多層面開展協商議政。把履行職能的著力點放在對推進精準扶貧的研究思考上,放在對困難群眾增收致富的對策分析上,放在對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的深層考量上,在立足政協全委會全面協商、常委會重點協商、主席會專題協商、專委會對口協商的基礎上,更加靈活、更為經常地開展協商建言活動,通過調研、視察、提案辦理、文史資料整編、反映社情民意等形式,緊緊圍繞實施精準扶貧中的重大問題,發揮職能作用,積極建言獻策。
二要突出民主監督,提高效能助推精準扶貧。今年4月1日至2日,省政協主席馮健身同志在麥積區、甘谷縣調研扶貧攻堅工作時,就發揮政協職能、推進精準扶貧指出,要積極探索把精準扶貧作為政協開展民主監督的著眼點和突破口,通過政協的民主監督與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法律監督和輿論監督的有機結合,助推扶貧攻堅。我們要按照馮健身主席的講話要求,認真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印發《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針對精準扶貧工作中可能出現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及時向黨委、政府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建議,促進相關部門和單位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實效,落實工作任務。
三要突出雙聯抓手,幫辦實事助推精準扶貧。把持續深入開展“委員助推雙聯行動”作為助力精準扶貧的有效抓手,按照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三運同志今年2月10日在全省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大會上的講話要求,緊扣“重在聯、貴在為、深在制”的要領,推進雙聯幫扶和扶貧攻堅深度融合發展,以實際行動幫扶所聯系的困難村戶早日脫貧致富。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全體政協委員要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實抓好“八大任務”落實(宣傳政策、反映民意、促進發展、疏導情緒、強基固本、推廣典型、教育農民、鍛煉干部),打造“三大工程”(形象提升工程、能力鍛造工程、德政民心工程),整合幫扶力量,拓展幫扶內容,完善幫扶機制,強化督查考核,多辦實事好事,通過“委員助推雙聯行動”服務全面小康社會建設。
同志們,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這既對政協履職提出了新要求,也為政協工作注入了新內涵。我們要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認真履行職責,為加快扶貧攻堅進程,實現到2020年與全國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