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各界智慧 共商發展大計
——天水市政協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專題協商議政會側記

這是一次助力天水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真誠對話,這是一項事關我市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務實舉措。
10月20日,市政協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專題協商議政會在天水迎賓館舉行。市政協常委、委員與市政府有關領導面對面,緊扣加快我市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這一主題,共同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專題協商議政,部分市政協常委、委員在會上作了口頭發言和書面發言,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
第一個發言的市政協常委、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小熊認為,作為國家文化旅游城市,作為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重要節點,天水有特色鮮明、獨一無二的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文化+旅游”或者說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對天水經濟社會發展來說意義重大。他建議,要把“旅游+”作為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徑,使文化與旅游融合整體推進,在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中突出文化特色,站高望遠,全力塑造中國天水旅游新形象。同時,不斷挖掘整理文化內涵,打造良好的旅游形象和環境,為文化與旅游融合創造必要條件。
“近年來,全市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思路更加清晰,體制機制更加順暢,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務功能逐步增強,我市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市政協常委、市民盟專職副主委兼秘書長吳寬仁在發言時說,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不是簡單疊加,硬性拉郎配,只有選擇那些具有市場價值同時具備在旅游產業上發光發熱的文化資源,才能真正推進文化與旅游的有機融合。要系統研究,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資源;科學實施,切實強化規劃引領作用;加大投入,全面打造麥積山文化;依托特色,積極開發特色文化旅游商品;突出特色,大力豐富文化體驗活動;強化保障,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
高世華、霍珍珍、師鳳軒、釋悟空等市政協常委和委員紛紛爭先發言,真誠坦蕩,各抒己見。一時間,會議室里激蕩著各種觀點,迸發著智慧的火花。
在聽取大家的發言后,應邀出席會議的副市長張建杰說,市政協考察組、調研組的報告和政協委員的發言,不僅有經驗介紹和問題分析,又有整體思路和具體措施,實用性、前瞻性和針對性都很強。當前,我市文化旅游業正處在持續快速發展和轉型跨越發展的重要階段,機遇與挑戰同在,動力與壓力并存。要立足現有自然資源稟賦、歷史文化底蘊和地域人文景觀,注重科學規劃,引領文化旅游大開發;發揮資源優勢,依托五大文化、民俗民間文化和山水生態文化資源,利用現代高科技和聲光電技術,開發打造一批文化旅游新業態,促進文化旅游大融合;完善旅游要素,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大旅游核心要素和“商、養、學、閑、情、奇”六大旅游發展要素,完善產業功能,提升旅游品位,帶動文化旅游大提升;強化宣傳營銷,依托天水文化旅游資源優勢,加大推介力度,強化對外宣傳,不斷提升天水旅游影響力和知名度,樹立文化旅游大品牌;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健全文化旅游發展協調機構,不斷深化文化旅游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全力推動文化旅游產業大開發、大發展。
記者了解到,為開好這次會議,今年8月份以來,市政協先后組成考察組和三個調研組,赴貴州三市和我市五縣兩區、市直及駐市有關部門(單位),圍繞“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進行了學習考察和專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