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舉行
天水作家王若冰長篇紀實文學《渭河傳》獲優秀作品獎
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白庾勝、著名作家梁衡出席頒獎儀式

第八屆“《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12月16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舉行,天水作家王若冰長篇紀實文學《渭河傳》獲優秀作品獎,應邀出席頒獎儀式。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白瘐勝,原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著名作家梁衡,《中國作家》《長篇小說選刊》雜志社,鄂爾多斯市委、市政府領導及往屆“《中國作家》鄂爾多斯獎”獲獎作家付秀瑩、李迪、趙瑜出席頒獎典禮。
據悉,“《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是由中國作家協會、《中國作家》雜志社、鄂爾多斯市政府共同設立、面向公開出版的文學藝術作品進行評選的全國性文學獎項,創設于2007年,每一年評選一次,設“《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大獎1名、優秀作品獎 5名、新人獎 若干名,是目前中國文學界在具有海內外影響的權威文學獎項。蔣子龍的《農民帝國》、葉廣芩的《青木川》、張煒的《你在高原》、關仁山的《麥河》,以及王蒙、阿來、袁鷹、周大新、遲子建、方方、池莉、雪漠、王十月等先后榮獲此獎,十余部獲獎作品先后獲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被視為茅盾文學獎和魯迅文學獎風向標。
本屆“《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評獎委員會由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著名作家王蒙任顧問,評委會主任由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何建明,副主任由《中國作家》主編王山擔任,由中國作協、《文藝報》、《人民日報》、北京大學、鄂爾多斯市宣傳文化部門領導、作家、評論家梁紅鷹、葉梅、何向陽、劉玉萍、王干、陳曉明等擔任評委。經評委會嚴格評審,包括王若冰長篇紀實文學《渭河傳》、王妹英長篇小說《山川記》、艾克拜爾.吉米提與裔兆宏合著長篇報告文學《黃河金岸》、紫金長篇報告文學《泣血長城》、趙葆華電影文學劇本《鄧小平在黃山》等在內的5部作品榮獲第八屆“《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優秀作品獎,中篇小說《藍天正藍》作者靳莉獲第八屆“《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新人獎。為體現文學評獎的公正性與權威性,本屆“《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大獎空缺。評委會對《渭河傳》的評語是:“這是一部具有史詩性質的紀實作品,我們通過關于一條河流流淌的文字,不僅領略到陜甘大地自然山川的面貌,而且也可以清楚這塊土地上生命具有的歷史存在形態。作品呈現的是博大精深、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王若冰系甘肅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天水市文聯副主席、天水日報社副總編、高級編輯、陜西省旅游文化顧問、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終南文化書院文化顧問,其詩歌、散文、紀錄片先后獲甘肅省優秀文學作品獎、第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紀錄片獎、國家廣電總局國產紀錄片人才扶持項目最佳編劇獎、甘肅省敦煌文藝一等獎等。近年來,王若冰立志“為山川立傳”,先后完成對東西綿延1600多公里的秦嶺山脈以及渭河、漢江流域文化考察,相繼創作完成了《走進大秦嶺——中華民族父親山探尋》《尋找大秦帝國》《仰望太白山》《渭河傳》等探究隱埋在秦嶺南北山川河流中的中華文明之源、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根的系列長篇散文,被譽為“秦嶺是中華民族父親山首倡者”、“秦嶺文化開掘者”、“秦嶺之子”。《渭河傳》是其正在建構中的長篇散文“大秦嶺系列”之一。2011年秋,作者完成對包括甘肅、陜西、寧夏在內的整個渭河流域考察之后創作完成的《渭河傳》以歷史和現實并行、洋溢詩情與冷峻思考互為印證的結構方式,叩問一條河流與一個民族之間的文化精神秘密,探索渭河流域中國古代文明興衰歷史命運,思考重建民族自信現實命題,再現了一條河流歷史身世和一個民族文化經歷,被評論界譽為“一條河流的精神史詩”。該書在創作出版階段先后獲甘肅省委宣傳部和陜西省委宣傳部重點文藝作品扶持項目,2014年4月由陜西出版傳媒集團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首印13000冊并被京東商城在《鳳凰網》連續推薦半年,后入圍第六屆魯迅文學獎,全書共34萬字。本次獲“《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的《渭河傳》系《中國作家》雜志從作者34萬字版《渭河傳》選發10萬字版,發表于2014年3月號《中國作家》雜志紀實版。
頒獎儀式上,還為《中國作家》鄂爾多斯創作基地揭牌;鄂爾多斯市委、市政府還為首屆鄂爾多斯文學藝術精品獎頒獎,并向因長篇報告文學《毛烏素綠色傳奇》獲獲得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的鄂爾多斯籍作家肖亦農頒發了60萬元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