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帆奮進正當時 砥礪前行譜新篇
——市第六次黨代會以來市總工會工作綜述

市第六次黨代會以來,市總工會按照市委和省總工會的決策部署,抓住薄弱環節,夯實工作基礎,突出難點重點,爭創工作特色,激發動力活力,建機制強措施、抓關鍵求實效,推動我市工會各項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市第六次黨代會以來,市總工會突出重點,打造品牌,聚焦經濟建設主戰場建功立業。以“建設幸福美好新天水勞動競賽”為載體,涌現省市級技術能手、技術標兵623名。廣泛開展職工技術革新、發明創造、合理化建議等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榮獲國家、省級職工先進操作法、優秀技術成果、合理化建議獎50多項。推薦表彰全國、全省“五一”雙獎和“工人先鋒號”47個,選樹表彰市級勞模和“五一”勞動雙獎章”229個。創建培育省市級勞模創新工作室22家,累計發放勞模困難補助金618.23萬元,組織全國、省市級勞模開展療休養活動。在全社會營造了“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的濃厚氛圍。

團結帶領職工群眾建功立業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成為時代潮流,科技創新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日益顯現。甘肅電器科學研究院是原第一機械工業部在我國西北地區投資建設的一所從事電工電器產品研究和檢測的專業機構,該院組織技術創新團隊突破關鍵技術60余項,開發新產品40多個,獲得專利授權30余項,完成科技成果及新產品鑒定40余項。研發的氣動隔離開關控制系統、電氣試驗操作電源系統等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甘肅電器科學研究院已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型檢測機構,發展成為面向全國從事電工電氣標準研修、檢驗檢測服務、檢定校準、節能量審核、工業電氣技術評價、司法鑒定等業務的綜合性科研檢測機構。談到該院取得的驕人成績,全國勞模、甘肅電器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李平感慨頗多,有該院發展過程的的努力和艱辛,但更多的是對未來充滿自信:“一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先進的技術和先進的工藝設備,更要有一支作風頑強、技術精湛、勇于創新、能打硬仗的人才隊伍作支撐。我們天水是一個老工業基地,發展裝備制造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關鍵要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最大限度激發和釋放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使人才各盡其能、各展其長、各得其所。不唯地域引進人才,不求所有開發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大力開展科技創新與科研攻關,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升裝備制造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幫扶困難職工 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建立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新型勞動關系,保障職工合法權益,是黨和政府的要求所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形勢所需、廣大職工的心中所盼、工會組織維護權益的職責所系。市總工會堅持以職工為本,著力打造職工之家,著力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深入開展困難職工建檔立卡,精準解困脫困工作。” 市總工會法律保障部部長何樹忠如是說。
五年來,我市各級工會著眼保障職工合法權益,切實加強維權機制建設,努力為履行維護職能、協調勞動關系提供制度保障。不斷完善落實政工聯席會議和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會議制度,積極推進和諧企業創建、廠務公開和工資集體協調春季要約行動,依法保障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在全市創建甘肅省和諧勞動關系企業、工業園區20戶,市級和諧勞動關系企業、工業園區56戶。通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有力地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實現了企業和職工的雙贏。先后創建全國、省、市勞動關系和諧企業58個,1418個用工單位簽訂了綜合集體合同,覆蓋職工143418人。廣泛開展“春送崗位、夏送清涼、金秋助學、冬送溫暖”四季服務活動,累計投入幫扶資金4668萬多元,救助困難職工5.83萬人次。積極籌措資金,扎實有效地開展困難職工幫扶救助工作。共籌集幫扶救助專項資金5800多萬元,為23000多戶困難職工建立了檔案。
長城電工天水電氣傳動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工會主席安建民在談到建設和諧企業時說:“企業的和諧首先是人的和諧。企業把維護員工的根本利益作為企業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通過加強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建立健全公開制度、尊重員工的意見、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關心員工生活,關注員工身心健康、不斷改善工作條件等措施,扎扎實實為員工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