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4—15日,省植保植檢站書記張文解一行3人,深入秦州區小天水、平南,秦安縣云山,張川縣龍山等鄉鎮,就當前我市小麥病蟲害發生防治情況進行了檢查。
調查顯示,小麥條銹病已在平南鎮 “全國小麥品種抗銹性資源鑒定及評價圃”小偃22號(條銹病高感誘發品種)查到2個發病中心,面積約1平方米,普遍率10%,嚴重度20%。大田中尚未查到小麥條銹病;白粉病發生面積35.6萬畝,發病程度輕于去年同期;麥紅蜘蛛發生面積37.6萬畝,在半山、向陽溫暖區發生較重;麥蚜發生面積4.1萬畝,輕于去年同期;中華鼢鼠發生面積56.1萬畝,輕于去年同期;麥田雜草發生面積69.5萬畝,與去年同期相當。

入春以來,結合我市小麥病蟲發生實際,各級植保部門及早動手,加強農藥市場監管,儲備防治藥械,開展技術宣傳培訓,組織發動群眾對早發、重發區域開展防治。目前,全市已防治白粉病21.4萬畝,麥紅蜘蛛17.2萬畝,滅鼠30.9萬畝,除草27.5萬畝。
調研組通過大田調查、聽取匯報后,對我市小麥重大病蟲監測防治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對當前我市以條銹病為主的小麥病蟲害的監測防控工作提出了指導性建議:一是要高度重視,堅決克服麻痹思想,進一步加強監測,準確預報,確保萬無一失。盡管條銹病目前在我市大田中還未發現,但我市目前溫、濕度條件較有利于小麥條銹病的發生流行,各地要在加強監測的同時,及時做好早期挑治工作。二是要加強小麥重大病蟲統防統治物資和資金監管。省上于近期下達我市病蟲害防治資金,要求及時采購防治農藥、器械,確保防治物資、資金及時到位;三是要進一步抓好專業化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融合示范區建設,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