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市工業經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為統領,以提質擴量和趕超進位為核心,以創業創新為動力,以扎實推進“65114”工業實體經濟振興計劃為抓手,努力推動全市工業經濟平穩運行。
一、上半年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1-5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44.58億元,同比增長6.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2個百分點,位居全省第2位。完成工業總產值135.74億元、主營業務收入80.41億元、利潤4.26億元、稅金2.6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1%、14%、46%和8.8%。六大支柱產業呈三增三降態勢,其中電子信息、電工電器和醫藥食品行業穩定增長,分別完成增加值9.09億元、2.01億元和23.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4%、8.2%和2.2%,有力支撐了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發展。機械制造、建筑建材、能源化工三大行業分別完成增加值1.26億元、1.78億元和0.48億元,同比下降14%、2.8%和36.2%。上半年,預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可實現增加值57億元,同比增長7.5%。
二、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況
(一)更新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一是調整工作思路。緊盯市場形勢變化,有效應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緊緊圍繞年初全市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確定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兩大目標任務,立足我市工業發展實際,調整完善工業強市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著力重點和政策措施,確立了強力推進“一個計劃”(“65114”工業實體經濟振興計劃),扎實做好“四量”文章(圍繞趕超進位做大總量、圍繞轉型升級盤活存量、圍繞動能轉換優化增量、圍繞提質增效提高質量),大力弘揚“兩個精神”(敢創敢試的企業家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務實營造三個“發展環境”(政策環境、服務環境和法制環境)的總體工作思路,為推動我市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明確了方向。二是調整產業結構。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扎實推進工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1+19”系列文件精神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2+1+9”政策體系,制訂出臺了《深入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實施方案》《深入推進裝備制造業發展實施方案》《深入推進信息暢通建設實施方案》《加快優勢產業鏈培育發展的指導意見》《天水市工業領域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實施方案》《天水市機械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實施方案》等文件,突出創新驅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在有效推動六大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的 同時,努力推動軍民融合產業、航空航天產業、大健康產業和裝配式建筑產業加快發展。
。ǘ┕I運行協調調度持續強化。一是堅持月通報、季分析,加強工業運行監測預警,準確編報“10強50戶”企業月報,通過召開全市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一季度工業經濟運行分析例會等,統籌解決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尤其認真落實互保共建各項措施,拓展我市的輸變電設備、數控機床、鑿巖機械、防霜機、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等優勢產品的區域銷售市場。二是密切跟蹤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縣區運行態勢,將工業發展主要指標分解、壓實到各縣區,落實工業強市獎勵辦法,為部分縣區和50戶重點企業兌現獎勵資金652萬元。同時,加強對虧損企業、艱難運營企業動態跟蹤,堅持“一業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議”,幫助制訂擺脫困境、轉型升級的具體方案,確保企業生產經營正常有序。三是加強重點要素協調調度,完成2017年鐵路運量調查,積極協調解決重點企業鐵路運輸問題。認真落實大用戶直購電及財政補貼政策,召開用電企業座談會,積極組織供需雙方對接,切實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四是落實困難企業惠企政策,對已審批認定的6戶困難企業,積極協調落實減免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緩繳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等優惠政策,有效減輕企業負擔。五是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扎實開展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年活動,認真抓好省安委會巡查組巡查過程中發現問題的整改,著力解決工業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有效防范和遏制了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
(三)工業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一是編制《2017年工業和信息化項目投資導向計劃》,全年續建、新建和預備項目188項,總投資322.10億元,其中續建120項、新建53項,當年計劃總投資78.47億元,預備項目15項總投資48.47億元。截止5月底,裝備制造三大產業園累積完成投資44.87億元,當年累計完成投資3.05億元,1-5月,華天電子科技園當年完成投資2.73億元,長城電工產業園完成投資3185萬元。二是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專項資金扶持,目前已有4個項目通過工信部評審,列入國家投資計劃,其中總投資1.2億元的二一三公司“高壓直流接觸器研究開發及產業化”項目列入工信部2017年工業強基工程項目,總投資1億元的電傳所“大型電氣傳動系統與裝備綠色設計平臺建設”列入工信部綠色制造平臺項目,總投資1.01億元的星火“機床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系統”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總投資1.25億元的長開廠公司“中高壓氣體絕緣開關設備智能制造系統”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項目?偼顿Y14.91億元的華天高可靠性功率器件封裝與測試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長開中高壓氣體絕緣開關設備、岐黃中醫藥產業園3個項目入圍省列重點標志性項目。工業博物館、華洋光學蝕刻集成電路引線框架擴建等73個項目列入省上優勢產業鏈培育投資導向計劃。三是落實重大項目包抓制度,電科院電工產品綜合檢測實驗研究基地等27個項目確定為市級領導包抓項目。建立并推行重大項目“五個一”(一個重大項目、一個年度目標、一名責任領導、一套工作班子、一抓責任到底)推進機制,對40個投資億元以上工業重點項目,明確了委包抓領導,列出責任清單,采取掛圖作戰方式,加快推動重大項目建設。電科院電工產品綜合檢測實驗研究基地、電傳所海洋鉆井平臺電控系統生產線技術改造、長開廠中高壓氣體絕緣開關設備智能制造、太昊航空公司大型客機改貨機、海林中科公司產業升級技術改造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四是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緊盯“互聯網+”、兩化融合、軍民融合等重點領域,謀劃和儲備了一批具有引領性、創新性的重大項目,跟蹤推進了天森藥業與上海信誼藥廠股權戰略合作等重點項目。
。ㄋ模﹦撔买寗雍推放茟鹇陨钊雽嵤。強化技術創新項目建設,申報新產品、新技術和關鍵工藝研發等項目103個,總投資15.66億元。推進企業自主創新,申報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戶,完成海林等26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省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評價上報。積極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申報天水市科技進步獎13項、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項。強化品牌戰略,落實全國質量強市創建措施,加快推進品牌建設,申報甘肅省名牌產品15件。強化省級工業設計中心申報認定,申報省級工業設計中心3戶,已通過省工信委評審。申報全省生產性服務業示范企業2戶,分別申報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2戶、示范平臺2個、示范項目1個。配合省工信委組織開展了全省工業設計高級研修培訓班暨服務型制造隴原行——走進天水活動。
。ㄎ澹皟苫鄙疃热诤峡v深推進。一是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
設不斷完善。截止5月底,全市電信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2.3億元,新建基站1749個,新增光纜3604公里,4G網絡城區和113個鄉鎮全覆蓋,行政村覆蓋率93%。二是加快實施信息產業項目。在建項目27個,總投資13.43億元,完成投資4.72億元,其中8個項目已完工。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申報工業和信息化省級預算專項3個。三是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加快普及,長開廠公司、華天、海林和風動等企業貫標工作全面啟動,申報國家貫標試點企業10戶。精心組織,成功舉辦了全省兩化融合深度行天水站活動,邀請業界有關專家,解讀了國家有關法規政策,開展了兩化融合宣貫培訓,交流了兩化融合典型經驗,為加快我市兩化深度融合發揮了積極作用。四是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圍繞重點項目和生產關鍵環節,加快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企業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綜合集成應用。五是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加快推進。截止5月份,有線電視網絡公司承建的秦州、武山、甘谷607個行政村完成投資1.18億元、占總投資的33.5%,接入寬帶行政村154個、占建設任務的25.4%;移動公司承建的秦安、麥積、清水、張家川711個行政村完成投資6088萬元、占建設任務的48%,通寬帶行政村353個、占建設任務的50%。
。┬∥⑵髽I培育工作扎實推進。一是堅持規下企業統計季報制度,及時準確上報90戶企業中國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運行監測平臺月報。強化服務體系建設,完成了8家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年度考核,培育認定2家市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全力推進“小升規”,為18戶2016年“小升規”企業兌現獎勵資金90萬元。推行目標責任考核,首次簽訂“小升規”年度目標責任書。強化扶持培育,新增規下小微工業企業5戶,新入庫規下轉規上培育企業20戶。二是按照《甘肅省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管理辦法》,積極推薦我市44戶企業申請省級中小企業發展投資基金6.6億元,目前甘肅華龍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對首批申報的13戶企業完成了盡職調查。聯合市財政共同制訂了市級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方案,并通過了市政府常務會議審定,待市委常委會審定后實施。三是拓寬融資渠道,加強融資擔保,截止一季度,19家融資性擔保公司在保余額24.68億元、在保9416戶,其中中小微企業在保余額8.95億元、在保189戶,新增49戶、擔保總額2.67億元。協調推進產融合作,組織22戶企業上報重點項目融資總需求36.12億元,當年融資需求17.8億元。認真開展了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月、非法集資風險專項排查等工作。加強政銀企對接,積極籌備銀企對接洽談會。四是大力推動創新創業,組織開展了中小企業孵化基地和眾創空間的考察、推薦、認定工作。積極籌備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城市學習考察活動。推薦2戶企業負責人赴德國參加為期一月的中德中小企業管理培訓。
。ㄆ撸┢髽I改革和出城入園有序推進。一是強化考核監管,組織市工投公司、典盛公司2戶企業簽訂了2017年經營業績責任書,完成了3戶企業2016年度績效考核工作,完成國有資產評估備案項目3項,銜接中介機構對12家市屬國有、國有控股、國有參股企業進行了年度財務決算審計。二是企業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有序推進,天水造紙廠等3戶企業分離移交工作全部完成,原慶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2戶企業分離移交工作有序開展。三是穩步推進企業改革,積極協調對接,啟動了我市鹽業體制改革工作。扎實推進廠辦大集體企業改革,企業清產核資、資產審計評估、補助資金撥付、職工安置等工作已全部完成。四是整合資源,集中力量積極實施后備上市企業培育工程,推動華圓科技、海林中科、鍛壓機床、華洋電子等企業在主板上市或在“新三板”掛牌。五是加快企業出城入園,尚未完成搬遷的8戶企業中,長控公司今年1月完成搬遷并投產試運營,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400多萬元,計劃8月完成項目驗收;鍇華電子公司兩棟鋼結構生產車間已建成并試生產,計量檢測中心主體已完工;岐黃藥業公司項目土建工程完成80%,設備采購完成60%;天水怡通物資公司入園選址已落實;鍛壓公司(北廠區)正在實施搬遷。計劃實施的8個(續建7個、新建1個,建設棚改安置住房1505套)棚改項目加快推進。
。ò耍⿵娀Y構調整,節能降耗和循環經濟發展成效明顯。一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貫徹國家、省上清理整頓落后產能的要求和國家第八督察組專項督察意見精神,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扎實推進“土小”企業取締工作,對水泥、平板玻璃行業進行全覆蓋、無死角、拉網式排查,起草下發了《“土小”企業清理取締長效機制實施方案》,對各縣區工作進展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并在全市進行了通報。目前,麥積區新陽水泥廠、清水甘草水泥廠和張家川劉堡水泥廠3戶企業已全部拆除并完成驗收。全市306戶(其中小磚瓦260戶、小石灰46戶)土小企業中,已關停小磚瓦85戶,小石灰38戶,8月底前將全部完成關停取締任務。二是制訂實施方案,強化督促檢查,加快工業企業燃煤鍋爐改造,減少污染排放,海林公司、華天科技等17戶重點企業生產生活鍋爐已改為天然氣鍋爐,二一三公司生產用氣改為電加熱床,其他企業鍋爐、爐窯已停用或拆除,正在進行清潔能源改造或接入集中供熱管網。三是強化目標管理,將節能降耗任務分解到各重點耗能企業,確保完成節能節水剛性指標。對甘谷祁連山水泥等4戶企業能耗限額標準進行了專項執法檢查。積極開展工業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抓實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審核,加快工業清潔能源使用,減少污染排放。上半年,全市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預計0.718噸標準煤,同比下降2.9%,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預計下降6.5%,綜合利用固體廢棄物約56.4萬噸,均可完成省上下達指標。
(九)優化發展環境,營造良好氛圍。一是高度重視宣傳推介和招商引資,充分利用“伏羲文化旅游節”及“蘭洽會”、“麥積山論壇”等重大節會和我市首屆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論壇、大健康產業發展論壇,多角度全方位宣傳我市工業發展資源優勢、有利條件、優惠政策和招商引資項目,吸引更多客商來天水投資興業。二是大力弘揚敢創敢試的企業家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強化企業人才“三支隊伍”建設,申報省重點人才項目3個。組織全市60多戶重點企業負責人、中層管理人才和各縣區工信局負責人,開展了為期3天的全市中層管理人才培訓班。三是強化宣傳,努力營造工業和信息化工作轉型升級良好氛圍。對工信委、企業工委網站進行了改版升級,組織10多家省市主流媒體深入部分重點企業開展了集中采訪宣傳,省內外主流媒體先后刊載、播報我市工業經濟發展各類稿件15篇。
。ㄊ┞鋵嵵黧w責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一是強化主體責任落實。按照黨風廉政建設“3783”主體責任體系、“866”衡量檢驗標尺和“111”督查細則要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主業、傳導壓力,先后制訂我委《帶頭履行全面從嚴治黨基本職責工作制度》《關于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實施方案》等文件,壓緊壓實主體責任,抓在日常、嚴在經常,實現全面從嚴治黨與業務工作同抓共管。二是固化實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固定活動日6次(其中公開承諾1次,專題學習6次,專題黨課1次,交流討論2次,警示教育2次),通過強化學習教育,干部職工“四個意識”進一步提高,理想信念、黨性觀念更加堅定,真抓實干、謀事創業、服務企業的能力不斷增強。三是聚焦項目建設、產業升級、生態環保等影響工業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扎實開展“明察暗訪督查年”活動,通過定期不定期明察暗訪,跟蹤整改落實,工信系統干部職工擔當意識不斷增強,落實工作更加有力。組織機關全體干部職工開展了“項目大發展、我該怎么辦”大討論活動,少說空話、多干實事,抓工業、上項目、促生產氛圍更加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