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農科所:讓試驗地里的新品種生長在廣闊的農民田間
為扎實推進天水農業生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助推精準扶貧富民產業培育,今年以來,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依托鄉村振興戰略,以“服務春耕生產,助推產業扶貧”為主要內容,通過大力培育,引進良種良法,加大示范推廣力度,推進新品種示范基地建設,創建天水農業科技成果綜合示范窗口,使農業科研新成果、新技術在生產中迅速得到推廣應用,為天水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農民增產增收做出積極貢獻。
按照《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關于開展服務春耕生產助推產業扶貧活動的通知》和《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科研成果綜合示范基地建設實施方案》等要求,結合生產需求和單位特點,以我所科技成果示范推廣中心為主要實施單位,采取“科研單位+示范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示范推廣模式,重點創建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5個,試驗示范冬小麥、冬油菜、馬鈴薯及雜糧等糧食作物和蔬菜、花卉及牧草等經濟作物,試驗示范面積達1000畝以上,不斷提高當地農業產業科學種植水平,確保2018年新品種試驗示范推廣工作落到實處。
一是加強支部示范共建,促進科研成果轉化。今年以來,我所以“抓黨建,促科研”為主要內容,采取與村、社黨支部共建示范的模式,互相學習,互通有無,在秦州、麥積、甘谷、清水等地建立黨建示范點7個,設立黨員示范田(棚)10個,在周邊縣區創建新品種新技術示范基地若干個,重點建設秦州華岐基地、秦州牡丹基地、秦州楊家寺基地、清水蘇屲基地和清水廟臺基地,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帶動作用。

(“抓黨建 促科研”示范中心姚宋村黨建示范點建設)

(秦州區姚宋村黨支部黨員代表來我所學習觀摩)
二是堅持緊抓旱作農業,著力保障糧食生產。自2017年以來,重點在秦州華岐基地、清水蘇屲和廟臺基地引進種植冬小麥(中梁系和天選系)、冬油菜(天油系)、馬鈴薯(天薯系)、胡麻(天亞系)、大蒜(昭蘇六瓣紅)等農作物累計1000畝以上,引進新優品種30個以上,為調整當地產業結構,改善種植品種單一和農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技術保障。

(所長高志成一行督查新品種示范基地秋播工作)

(秦州華岐基地冬油菜新品種天油1358生長良好)
三是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做優花木蔬菜培育。今年以來,積極和專業農民合作社接觸,合作共贏,示范推廣新優品種。重點在我所精準扶貧點清水廟臺村建設花木培育基地,初步培育月季苗木4萬株,經秋季扦插預計成活10萬株;在秦州牡丹和楊家寺基地,依托當地合作社生態特點建設蔬菜新品種試驗示范基地,重點試驗示范推廣大棚辣椒(天椒系)、黃瓜、秋葵、香椿等蔬菜新優品種100畝以上。

(清水廟臺基地月季扦插苗木生機勃勃)

(市農科所專家組督查秦州牡丹基地辣椒田間表現)
四是強化農機農藝融合,推進機械規模生產。在各基地示范推廣新品種和的栽培技術的同時,今年在秦州華岐基地和清水蘇屲基地重點示范推廣農機農藝融合栽培技術,示范馬鈴薯覆膜播種一體化栽培100畝。積極培育農機農藝融合的典型,發展農業機械化,加強示范引導,提高農民應用農機農藝融合技術的自覺性,積極推動天水農業現代化發展。

(新品種試驗示范基地覆蓋栽培技術大面積示范)

(清水蘇屲基地農機農藝融合栽培技術示范)
五是加強農業科技培訓,增強脫貧致富技能。今年以來,我所成立7個農村服務工作隊,多次深入各縣區農村一線,開展了以農作物、花卉和林果為主的“菜單式”精準培訓,增強了農民“造血功能”,并打造了一批種植能手,以此為榜樣開展各類農業科技培訓10次,培訓農民1000人次,發放價值3萬元的農藥肥料和科技畫冊,實現了“技術人員到戶、科技成果到田、技術要領到人”。引領帶動更多農民發展以種植為主的致富產業,加快了推進天水農村群眾致富穩步發展。

(邀請林果專家到村開展果園管理技術培訓)

(邀請林果專家田間指導果樹修建技術)
在新品種示范推廣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結合天水地區生態環境和我所科研工作實際,一是選育適應市場的新優品種,在確保高產的基礎上重點以優質為導向,在確保糧食作物的基礎上重點發展蔬菜花木產業,二是加強主體合作,主動走出去和農業合作社積極聯系,加強合作,互通有無,讓我所試驗地里最好的品種生長在廣闊的農民田間。三要有效利用當地農業資源,創建天水地區綜合示范基地,形成育、繁、推一體化的作物示范推廣產業化創新體系,通過集成創新,輻射帶動,彌補天水地區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平臺和窗口空白,為天水地區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