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7年,由天水市文明辦組織的“天水好人”評選活動開展以來,共有60人獲得“天水好人”榮譽稱號,引發社會熱議,受到廣泛好評。他們當中有各類最美人物和身邊好人。他們都很平凡普通,但每個名字背后都有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他們職業分工不同,但都在為社會傳遞著正能量。日前,2018年第二季度“天水好人”名單正式出爐,任曉斌等15位市民榜上有名。天水在線《天水好人 百姓榜樣》欄目將繼續講述每一位天水好人的感人故事,集中展示我市公民道德建設領域的先進事跡和高尚精神,進一步營造學好人、做好人的良好社會風尚,助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深入有效開展。

閆永強,男,46歲,張家川公路管理段安全管理員。從事公路養護工作20年來,他始終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鋪路石”精神,凡事以大局為重,甘于默默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平凡的行動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先后被省交通運輸廳黨組、天水公路管理局黨委,授予先進生產者、十佳養路工、優秀安全管理員等榮譽。

在張家川公路管理段的小修作業現場,每天都可以看到一個頭戴安全帽身穿橘紅標志報的年輕人一會兒指揮過往車輛減速慢行,一會兒提醒同事注意過往車輛。那橘紅的身影,就像黑夜里一盞游動的燈塔,時兒在東邊亮一下,時兒在西邊亮一下,為低頭干活的養路工指明安全的方向。

有著十年一線工作經驗的他深知安全管理的重點工作在基層,難點在現場,抓安全生產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抓現場、抓細節,要用直白、通俗的語言對安全注意事項進行解讀,讓每一名職工都能真正理解安全工作規章制度和安全作業規程,從而保證養護作業現場更安全,操作更規范。他在巡查的過程中,遇見違章堅決不徇私情,不放過任何一個職工的違章行為。有天,他看到一位同事在作業過程中不遵守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擅自離開作業現場,他苦口婆心地說:“你擅自離開作業區,這樣做多危險,這樣做不僅把你自己置于危險境地,過往車輛為了躲閃你也可能會發生交通事故,以后作業時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多考慮考慮別人的感受。你在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時也要保證你的同伴和過往車輛的安全。”這位養護工不僅察覺到了自己錯誤所在,也心甘情愿地接受了犯錯誤后的小懲罰。這一切被我看到眼里,我問小閆:“你可真有一套,不過你這樣做大家都會覺得你鐵面無私,不講人情的。”他說:“搞安全工作就是得罪人的工作,如果我不去制止他們的違章行為,那么他們隨時都有安全危險,我寧愿他們罵我,也不愿看著他們受傷,這是我的職責。”這就是他的安全管理經驗。

在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當中,他從養管站站長入手,抓安全意識的提高、安全知識的培訓工作。他親自編制課件,組織職工進行安全培訓,觀看安全警示教育片,和職工一起進行解剖分析。同時,根據公路養護作業的特點,組織修訂了符合生產實際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完善了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他還十分注重應急預案的修訂,每年組織1-2次應急預案的演練,在演練結束后,對預案進行點評和修訂,使之更符合養護生產的實戰要求。

他在安全管理中注意抓好四個關鍵:即關鍵時間、關鍵部位、關鍵作業、關鍵人員。對查出的違章行為決不姑息遷就,對發現的安全隱患及時整改,嚴格執行規章制度,獎罰分明,樹立了正氣形象。他處處以大局和集體利益為先,注重細節管理,從自身作起,以誠為本,表里如一。他常說:“安全是天,不容侵犯。作為單位安全管理員,就應做到把把安全生產當作自己的事,只有真情投入,真抓實干,才能換來過往車輛一路平安,同事天天平安歸來。”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