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探索“天水模式” 打造現代“農業硅谷”

(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涉及模型)
中國甘肅網11月27日訊(本網記者 李紅軍 文/圖)巨大的南瓜,航天育種的辣椒……11月26日,在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航天育種的新、特技術,讓前來采訪的慶祝改革開放40年全媒體采訪團記者嘖嘖稱奇、贊不絕口。
作為一家“國”字號農業科技園區,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始建于2002年7月,2007年被省政府升格為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2010年被科技部批準晉升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經過十多年發展,園區核心區面積達到5萬畝,入園企業36家,已形成航天種業、工廠化食用菌、特色果品、蔬菜、畜禽養殖、花卉、現代農業服務業七大主導產業,培育了六大特色優勢循環產業鏈,探索了循環經濟發展的“天水模式”,打造了循環經濟產業園,初步形成了技術創新、科技示范、產業孵化、培訓交流、輻射帶動、旅游觀光六大功能。園區先后共取得國家、省市級各類龍頭企業命名、科技創新平臺、基地、示范點、專利、產品產地認證、科技獎勵、會展獎勵、榮譽稱號等共計180余項。

(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主任張進尚介紹有關情況)
“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的航天育種涉及蔬菜、玉米、小麥、花卉等多個系列品種,研究成果在全國航天農作物新品種的選育上占有‘半壁江山’。”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主任張進尚告訴記者,園區內航天果蔬品種選育、技術創新、示范推廣進一步發展,已經形成航天農作物品種的選育、示范,推廣、制種及種子加工銷售等一系列技術體系。
目前,園區建設不僅進入了“園區育企業、企業建基地、基地連農戶、農戶興產業”的現代農業產業化新階段,而且以重點龍頭企業全產業鏈單鏈循環為基本特征,主導產業相互融合,各產業鏈互動循環為特色的循環經濟科技園、示范園、產業園“三園共俱”特征鮮明,從而形成了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的現代工農復合型循環經濟產業體系,使“科技農業、循環農業、工農融合”成為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三張靚麗名片。

(航天育種辣椒)
張進尚告訴記者,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將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指引下,積極促進園區建設與農村改革和關天經濟區建設相結合,大力培育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推進現代農業發展;與天水歷史文化傳承創新區建設和中華始祖文化園建設相結合,打造三陽川大景區;與推進城鎮化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全力推進三陽新區建設;與休閑農業建設相結合,不斷提升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水平。
“建設省內最優、全國一流的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實現國家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是我們的目標。”張進尚表示,園區將力爭在外向型經濟和休閑生態農業建設兩個取向上邁出實質性步伐,將園區打造成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的新平臺,科技人才聚集的新高地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新基地。
(天水在線編輯:呂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