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由天水市文明辦組織的“天水好人”評選活動開展以來,共有120人獲得“天水好人”榮譽稱號,引發社會熱議,受到廣泛好評。他們當中有各類最美人物和身邊好人。他們都很平凡普通,但每個名字背后都有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他們職業分工不同,但都在為社會傳遞著正能量。日前,2019年第一季度“天水好人”名單正式出爐,牛芳等10位市民榜上有名。天水在線《天水好人 百姓榜樣》欄目將繼續講述每一位天水好人的感人故事,集中展示我市公民道德建設領域的先進事跡和高尚精神,進一步營造學好人、做好人的良好社會風尚,助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深入有效開展。

初識汪克科,給人的印象是身子單薄、眼睛斜視、精神孱弱,說話溫溫吞吞,也不利索,就不由得讓人會想:這樣的人在農村能干啥呢?要力氣沒力氣,要頭腦沒頭腦。但當你耐心聽完他的故事后,你不由得對眼前的這個瘦小男人肅然起敬,并欽佩感動。在高峰村,沒人會說克科有多大本事,但都會說克科是一個了不起的好人。汪克科,一個毫不起眼的中年漢子,是他用柔弱的雙肩扛起這個貧寒之家的重擔,是他用勤勞的雙手推動這個貧寒之家邁向康莊大道,是他用殷殷愛心為這個貧寒之家澆灌出了希望之花。
汪克科,家有5人,兄長汪萬昌,現年47歲,文盲,腿腳殘疾,行動不便,喪失勞動能力,為二級殘疾;嫂子魯毛女,現年52歲,文盲,患有間歇性精神病,無勞動能力;侄兒汪啟紅,現年22歲,在北京務工;侄女汪芳紅,在清水農校讀書。一看這個家庭狀況,不由得讓人唏噓。汪克科無疑是這個家庭的頂梁柱。
的確,汪克科為拉扯這一大家子很不容易,背后付出的艱辛讓人難以想象。20多年前,當哥哥、嫂嫂結婚有了孩子后,由于哥哥嫂嫂既不會照看孩子,又不會做飯,更干不了農活,他既要照顧侄子、侄女,又要給一家人做飯,還要抽空干農活,里里外外全靠他,忙死累活無處訴說,但他從不抱怨,也不向家里人發牢騷、發脾氣,總是平平和和的樣子,將里里外外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將一家子的生活料理得妥妥貼貼。他就像一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老黃牛,拉動這個沉重的家向前走,不斷跨過泥濘,越過坎坷,邁向平坦的遠方。
在他的辛勤操持下,家里的光景一日勝似一日,不算富足,但也寬裕。侄子、侄女相繼長大成人,侄子汪啟紅精明能干,初中畢業后北京建筑工地打工,一年下來能掙2萬多元,侄女乖巧懂事,初中畢業后考入天水農校,就讀于會計專業。2017年年初,面對家中缺勞力、少資金的困窘,他沒有退縮猶豫,在黨的好政策的支持下,他狠下決心,鼓足干勁,拆除翻修了舊房,新建了磚木結構新房一座60平米,享受危改補助金2萬元,極大改善了居住條件。現在,一走進他家,看到潔凈的院落,嶄新的磚房,整齊的擺設,你根本想不到他家就是貧困戶。一問他的種地情況,種有10畝小麥,2畝玉米,3畝胡麻,2畝油菜籽,整整10多畝地,地地道道的一個種植大戶,看似孱弱的他卻是一個種糧能手。地里出產的糧食油料,除滿足自家生活以外,還能糶出一大部分,用于貼補家用。
如今,讓他最為欣慰的是,看著他一手撫養長大的侄子、侄女成人成材,他比干什么都高興。
(天水在線編輯:呂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