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不退”誓言 勇當“戰疫”先鋒
——董會作 李旭東 程寶平 馬亞斌同志抗擊疫情先進事跡
1月26日,省委、省政府在啟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后,天水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向天水市退役軍人事務系統全體人員、廣大退役軍人、優撫對象發出了《倡議書》,我市8.13萬名退役軍人、優撫對象和現役軍人家屬積極響應倡議號召,用自己的方式,在各自的崗位上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雖然大家早已脫下軍裝,但蛻不掉的是“向前沖鋒”的肌肉記憶,忘不了的是“向前!向前!”的軍歌嘹亮,是“誓死不退”的錚錚誓言。

董會作 為生命 堅守陣地
董會作是天水市秦州區娘娘壩鎮李子園村的一位鄉村醫生,1994年入伍,1997年復員回家后,他憑借在部隊磨煉出的一股韌勁和鉆研精神,深鉆苦學醫護知識,考取了醫護資格證,在家鄉開起診所,為鄉親們診病送醫。在鄉親們的印象里,董會作幽默風趣、開朗大方,一身白大褂,一雙綠軍鞋,一個急救箱,一輛摩托車,是大家對他的普遍印象,憑借著過硬的醫學功底、扎實的業務技能、優良的服務態度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認可。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讓基礎衛生條件有限的廣大農村地區倍感壓力,特有的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也讓“外防輸入、內防擴散”任務變得尤為復雜嚴峻。面對來勢洶洶的病毒和驚慌失措的群眾,董會作體現出了一名黨員、一位老兵應有的擔當和自覺,他沒有選擇像其他同行一樣關掉診所,降低自己的感染風險,而是響應黨組織號召,在診所門前插上鮮紅的黨旗,以這個時期最可敬、最實在的方式,表明自己堅守陣地、絕不后退的決心。面對鄉親們的迷茫困惑,他當起了義務宣傳員,耐心細致地為大家宣講國家的防疫政策和已取得的階段性成效,幫助大家樹立了戰勝疫情的信心,消解了恐慌情緒。面對農村生活長期以來形成的一些陋習積弊,他采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把防疫要點編進集體廣播時的“順口溜”和“秧歌”里,通過寓教于樂進一步提高群眾的自我防護意識。面對初春流感等季節性疾病增多的實際情況,他認真學習對照國家發布的新冠肺炎辨別診療方案,積極排檢新冠肺炎可疑病例,在打消群眾顧慮的同時,守好農村防疫的一線陣地。當聽到鄰村有兩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的消息,他又主動請纓,承擔了這兩人的留觀任務,對于每天20公里的往返路程和陡增的感染風險,他說“診所就是陣地,身后就是家園!”

李旭東 為生命 挺身向前
李旭東是秦安縣郭嘉鎮瓦坪村的一位65歲的退伍老兵,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后勤保障任務時多次受到嘉獎和表彰;在家鄉,他刻苦鉆研,成為了十里八鄉有名的果樹種植土專家,培育出的蘋果品種曾榮獲“中國好蘋果大賽”三等獎。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李旭東得知村黨支部、村委會疫情防控工作壓力較大后,主動請纓,申請加入本村疫情聯防聯控黨員先鋒小分隊。連日來,他和其他黨員同志一起參與應急處置、入戶排查疫情、宣傳防疫知識、規勸聚集村民、堅持值班留守,有些群眾對“少串門、戴口罩、不聚集”的防疫政策有抵觸情緒,他通過掏心窩、拉家長等方式苦口婆心的勸說感化大家,被教育的群眾也轉變觀念積極配合防疫工作。有些群眾屬于外地返鄉人員,需要在家自我隔離14天,他就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與群眾溝通,及時了解生活用品需求情況,主動承接物資登記、購買和配送的工作,當好隔離人員的“物資代購員”。在疫情防控監測點、勸導站,他又積極配合公安民警核查過往車輛,登記出入車輛、人員信息,確保排摸工作不缺一戶、不漏一人。年輕同志怕他身體吃不消,建議他回家休息時,他卻鼓起軍人不服輸的干勁,倔強的說:“我雖是個老農民,但同時也是個受過黨和部隊教育的軍人,打仗的時候比這個苦多了,這點苦算啥呢?”就是這樣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黝黑的面頰上帶著農民的質樸,挺立的身姿彰顯著軍人的擔當——沒有在家頤養天年、安享天倫,而是奔赴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場;沒有承接輕松簡單的支援任務,而是堅守在鄉村防疫的主陣地;沒有選擇與年齡精力相當的輕松活,而是選擇直面各項危難險重的真挑戰,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退役軍人“越艱險、越向前,越危機、越挺身”的不變本色和熱血衷腸。

程寶平 為生命 不吝付出
程寶平是68216部隊甘谷籍現役軍人,他的家位于八里灣鎮八里灣村,一家三代四人參軍入伍,爺爺、父親都是退役軍人。部隊的培養讓這個懵懂少年迅速成長為保家為國的鐵血戰士,軍旅家庭的熏陶,也讓程寶平在骨子里透著幾分血性與虎氣,造就了他頑強拼搏的性格和堅韌不拔的意志。由于在部隊刻苦訓練,表現突出,2019年1月,程寶平榮立二等功,并被甘谷縣政府獎勵5000元,對于這份獎金,程寶平十分珍惜,認為體現的是一份榮譽、一份肯定,一直沒有想好要怎么使用才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直到家鄉人民共克時艱、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口,他明確了這筆獎金的去向,全部捐贈用于家鄉的疫情防控工作。?程寶平雖身在軍營,但強烈的使命意識和擔當精神無法讓他置身事外,在訓練和執行任務之余,他時刻關注著家鄉疫情防控工作,看到在全國上下都為抗擊疫情而努力奔波,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軍人,也必須做點什么,想著盡自己的微薄之力,為家鄉父老做點貢獻,同時也身處一線的防疫工作人員奉獻自己的愛心,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決心與信心。他說:“疫情面前沒有局外人!我身在部隊,雖然不能回到家鄉支援防疫工作,但是可以獻自己的一點愛心,盡自己的一份努力,讓家鄉的父老鄉親感到一絲來自遠方親人的支持和慰籍,只要我們中國人擰成一股繩,一定可以戰勝這次疫情。”2月10日上午,受程寶平委托,程成祥、程寶剛父子倆人將5000元存入縣紅十字會指定賬戶,用于甘谷縣的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愛的傳遞,讓黎明前的夜晚不再漫長。

馬亞斌 為生命 絕不怠慢
馬亞斌是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瓦泉村黨支部書記,曾在馬蘭基地服役過的他,也充分繼承和發揚了?“艱苦奮斗、開拓創新、大力協同、無私奉獻”的馬蘭精神,憑借著部隊練就的一股子硬朗勁,馬亞斌退役后開過服裝加工廠、興辦特色養殖場、注冊農業合作社,一陣子摸爬滾打下來,他也成為了全縣遠近聞名的致富能人,成長為瓦泉村致富路上的領頭雁。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作為村黨支部書記的他肩負起了全村防疫的重擔,作為決策者,他積極安排全村各個交通卡點的防疫工作,協調消毒物資和防疫用品的有序發放,組織建立了15人的抗擊疫情志愿服務隊,利用微信群、村村響等方式推送自我防護信息,建立外地回鄉人員信息群,做到“線上+線下”共筑防疫堡壘,確保全村抗疫工作的高效有序開展。作為執行者,他用腳步丈量責任,以行動書寫擔當,大年夜里堅持帶隊巡邏,正月初一又帶領村兩委設置防疫卡點,懸掛防疫宣傳橫幅,逐村逐人、逐門逐戶的排摸外來人員?吹礁骺ǹ诘姆酪呷藛T回家吃放不方便,他不僅自掏腰包為各防疫點購置了方便面、面包等食品,還讓家人連做3天飯食,帶頭發動瓦泉村民為防控任務較重的執勤點送吃送喝送溫暖。作為守護者,他又剛毅果敢、雷厲風行、不吝付出,“我們縣外地返鄉人員較多,現在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就是在打仗呀,共產黨員和退役老兵,必須時刻沖在最前面!”“現在每個卡點必須有人24小時值班,每天要檢查3次,村里還沒有發現異常,但是也要保持警惕!薄斑@5000塊錢是我在抗疫時期繳納的特殊黨費,希望以自己的綿薄之力,為黨盡忠、為民盡責”。“父老鄉親,我愿意為你守護!”這一聲聲真情流露,是一個共產黨員,一位支部書記,一名退役軍人對家鄉厚土的熱愛,對防疫工作的負責,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一朝戎裝在身,終身軍魂入骨。像董會作、李旭東、程寶平、馬亞斌同志一樣奔波在防疫戰線上的現役軍人和退役軍人還有很多,他們平凡而偉大,普通而不凡,雖然身份不同,職業不同,但不變的是“國有戰,召必回!”的莊重承諾,是“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堅定信念,是“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勇氣擔當。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