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黃金周,致敬最可愛的你們
麥積山“風景人”堅守的力量
對于大多數來說,“十一”黃金周是“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云卷云舒”的自在,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是“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往”的安逸,而對于麥積山大景區的“風景人”來說,繁忙的節假日是他們“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的人憔悴”的奉獻,在這一場“大考”中,只為給游客交付一份完美的答卷。

轉眼間,“十一”黃金周已“余額不足”,就讓我們走進麥積山大景區“景區人”的工作崗位上,來認識他們一下吧。
上停車場 續琪
每天步數上萬,獲稱“行走達人”
管理市場經營秩序、保障市場安全生產、檢查農家樂餐飲衛生、打擊黑導……對于續琪來說,他的工作是復雜且忙碌的,十一期間,早上七點到崗,每天平均走1.5萬步,續琪每天都能占領微信首頁,小吃攤前、旅游紀念品旁隨處都能見到他的身影。

國慶十一,又是一個起早貪黑、堅守崗位奮戰一線、盡心竭力的繁忙季,但續琪“在線“已經有15個年頭了,在這15年里,他收獲了一大批”粉絲“,遇到違法經營的,他總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進行勸導,遇到餐飲店未安全操作的,他便親自檢修易發生事故的地方,遇到年邁的老爺爺、老奶奶向游客售賣農家小菜時,他也不罰款,總是好言相勸,甚至有時還會墊付車費。

細細雕琢景區“妝容”, 不留下一個死角、不松懈一處細節,為游客留下麥積山大景區旅游管理井然有序的好印象,續琪用雙腳守護著大景區每一寸的“文明安全”,用責任與擔當默默詮釋著大景區工作人員的真與美。
楊雪 售票口
您好,是我每天說的最多的兩個詞
“您好,請把身份證給我”,“您好,網上購票,我這里是免票窗口”,“您好,這是您的票和您的身份證,請您拿好”。
一句您好,是楊雪每天說的最多的兩個詞,也是從一句“您好”開始,楊雪一天的工作就拉開了帷幕,幫助不方便使用手機的老人購票、為持有免票證件的游客辦理相關手續,是楊雪每天的日常工作。

十一國慶期間,人潮涌動、熱鬧非凡,游客量比平時多了將近2倍,早上七點半,售票口就被圍得水泄不通,人聲嘈雜,加之是一些老年人,交流起來就更為吃力,有些老年人即使解釋很多遍,可還是聽不清,每當這時,楊雪會一遍一遍的、一字一頓的慢慢說給對方聽,直到完全領會意思為止,一天下來,楊雪的嗓子總是先敗下陣來。

臨近中午,游客 “高峰期”已過,這時的楊雪才感到有些疲憊,站起身來,趕忙去吃飯,可沒吃幾口,又回到工作崗位上,對她來說,比起游客焦急的等待,手中的一口熱飯又算得了什么呢?
“對待游客要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才能把服務工作做好。”這是楊雪常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她對工作秉承的一份熱愛,也正是這份熱愛,讓她不忘初衷。
服務中心 胡波
子承父業 我是景區的“及時雨”

“我是革命的一塊磚,哪里需要搬哪里”,當問及胡波國慶十一期間的主要工作時,他笑著這樣回答。安全巡查、疫情防控、攤位巡查、環境衛生、旅游秩序……無論走到哪里,總能看見他忙碌的聲音,他每天的工作是“多姿多彩”的,幫助游客找丟落下的錢包、找孩子、調解糾紛……反正哪里需要“搭把手”,他就出現在哪里。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平日里與胡波打交道的是一些在景區村民們,因為村民們對于他工作的不理解,難免會引起一些沖突,這時候的胡波心中自有“一桿秤”,左邊是對村民們的尊重與諒解,右邊是自己的責任與當擔。
“子承父業”胡波的父親是一位“老風景人”,1996年復員后,胡波就毅然決然的選擇了來到這里,父親對他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父親耳濡目染的引導下,胡波懂得了愛是在辛勤付出后所獲得的,游客的一聲“謝謝”、一個眼神就能溫暖他的心。夜深人靜的時候,也許內心對于兩個兒子成長的缺席,有時候他想起來還是會眼紅,但他從未后悔過。
游客中心 陳瑞琴
真摯的笑容,是“家門口”該有的風景

有人說,90后是垮掉的一代,但是認識了陳瑞琴,90后的便有了新的標簽“熱情”、“獨立”,十一期間,每天早上她都提前半小時到崗,打掃游客中心的衛生,以最好的狀態等待第一批游客的到來。
“免費寄存行李、接打電話、寄存輪椅、嬰兒車……”游客中心的工作是瑣碎的,但是她總是很有耐心,一次次貼心的引導、為游客指引方向,一聲聲親切的問候、溫暖著游客的心房。

除了是一名游客中心的服務人員,陳瑞琴偶爾“搖身一變”會成為一名“導游”。有一次,一位來自巴基斯坦的國外友人,來到仙人崖看臥佛,可是沒能找到,來到游客中心尋求幫助后,陳瑞琴二話沒說,請國外友人稍等片刻,自己拿出了手機,將自己平時私下里的導游詞拿了出來,一字一字的翻譯成英語,最后幫助國外友人達成了心愿,回國之后,國外友人送來了錦旗表示感謝。
“有夢為馬,隨處可棲”,陳瑞琴雖然上班時間不長,但是她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會成為一名真正的“風景人”,一步一個腳印,認真做事,剩下的交給時間就好了。
執法大隊 張鮮峰
年輕的工作氛圍 我找到了

國慶十一期間,張鮮峰比平日里更加忙碌了,每天7點到崗,維持旅游秩序、保證景區交通暢通,規范商戶經營……這些都是他每天的日常工作,每晚八點才結束一天的工作。
對于來到景區17年的張鮮峰來說,調解糾紛是他最拿手的事情,遇上解決不了的“老大難”,通常會來找張鮮峰幫忙解決,熱心的他無論多晚,第二天總能給雙方一個滿意的答復。

40出頭的張鮮峰平時工作一絲不茍,對待同事也是極為嚴格,但是脫掉這身執法服,他變身“頭號玩家”,和兄弟們打成一片,教他們學習武術,玩的不亦樂乎。
張鮮峰人稱“張局長”,但他更喜歡別人叫他的名字,他說,這樣才能更加親切,一起干事才能越來越有默契。也正是張鮮峰沒有“架子”的格局,讓他用更加包容的姿態去接受世間的萬事萬物。
路口 楊震明
景區已經承包了我生活的全部

路口的辦公設施極為簡陋,一張桌子、兩把凳子,外加一把遮風擋雨的大傘,便是楊震明的辦公環境了。在這樣的辦公條件下,他一干就是24個年頭。
“十一”國慶期間,他主要的工作還是疏導游客、放行車輛通行,只是比平時更加忙碌些,當問及這個十一在路口執勤和平時有什么不同時,他輕描淡寫說著這一切。殊不知,今年的十一,留給每個“風景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冷,更何況他的辦公條件是這樣的簡陋。

除了日常工作以外,為年紀大的老人找來輪椅,甚至有時將行動不便的老人背上觀光車,對于楊震明來說,是司空見慣的事。
24年,生活圈、朋友圈已經離不開現在工作的地方,是工作讓他變得更為踏實,是這份工作承包了他生活的全部,就這樣,用堅持和用心賦予生命更多的質感,是他最想做的事情了。
李建平 觀光車隊
用手中的方向盤,為游客展現麥積山沿途風景

每天早晨5點多鐘起床,給車加油、清洗車輛、檢查車輛,在天亮之前就要完成這一切,對于來車隊工作12年的李建平來說,是司空見慣的,國慶十一期間,他更為忙碌些,每天往返30多趟、帶領2000多位游客欣賞麥積山沿途風景,貼心的為坐在邊上的游客系上安全帶,大景區沿途的一草一木、一屋一瓦他最熟悉不過了,每次接送游客,總是保證車速的平穩勻速,游客靜靜欣賞沿途風景不被打擾。
國慶中秋雙節已經過半,能吃一頓熱乎乎的午餐,對他來說簡直是奢侈。三分鐘一趟的觀光車,他總能提前在停車區域,靜候游客,這期間他也不閑著,檢查下車輛的安全、擦擦座椅,等著游客上車。
晚上8點多,在接送完最后一批游客后,李建平也要結束今天一天的工作了,望著大景區星星點點的燈火,李建平心中感到溫暖、踏實,正如他所說,能讓每位游客來到這里感到舒心、快樂,那他的這一天就是有意義的一天。
馮虎 路口
“火眼金睛”
——進入大景區的第一道安全“屏障”

來麥積山大景區路口工作,轉眼間也有8個年頭了,馮虎是路口的隊長,也是兩個女兒的爸爸,從國慶十一“備戰”開始,他已經很多天沒有回家了。
記車牌號、詢問車輛的來源、為游客量體溫、掃健康碼、迎著曙光,7點過一點,馮虎新工作的一天便開啟了,整個大景區進入的車輛都要從路口過,經常都要與損害游客利益的“黑車”、“黑導游”“捉迷藏”,是馮虎工作的重點,如何辨別危害游客利益的“黑車”、“黑導游”也是他這些年工作積累的經驗,他總是非常慷慨的分享給手下的“兄弟”。

春夏秋冬、嚴寒酷暑、迎來送往,路口的工作繁忙又細致,當別人還在睡夢中時,馮虎已經準備好迎接進入景區的第一輛車;華燈初上,熱騰騰的飯菜擺上桌時,馮虎用微笑送走了最后一位游客,而游客的一句“謝謝”,就能驅散他一天的疲勞。他常常說,極度的認真,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幸運。在他看來,極度認真不僅僅是一種態度,更是崗位肩負的重要責任。

“無論山尖與平地,無限風光盡被占”除了今天我們認識的這幾位麥積山大景區的“風景人”以外,在大景區還有更多的人,節假日不能和家人團圓,依然堅守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其實,從早晨換上工裝,戴上工牌的那一刻起,他們已然成為大景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種榜樣的力量,他們是樸實無華的勞動者,是這個時代里,最值得被看見的英雄。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