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電商 放飛夢想
——天水市電子商務發展側記之清水篇

近年來,清水縣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緊盯貧困群眾增收目標,結合花牛蘋果、優質核桃等特色優勢產業,在基礎建設、人才培訓、政府推動、典型帶動、宣傳推廣等方面精準發力,讓電商銷售成為農民群眾增收的“新利器”。截止目前,全縣已全面建成18個鄉鎮電商服務站,260個村級電商服務站,物流快遞覆蓋率達到100%,銷售額700余萬元,共培訓電商人才101期,培訓總人數2449人。計劃建成40個具有一定產業規模的“合作社+電商”示范點,推動電商更好更快發展。
一、基礎設施做保障
為營造良好的電商發展環境,清水縣在省、市電商扶貧資金的支持和業務的指導下,自2016年到2020年,縣級財政每年給予配套資金200萬元,用于開展電商工作,全縣累計建成1個鄉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和1個物流配送中心,18個鄉鎮電商服務站和18個鄉鎮物流配送站,260個物流快遞和電商服務高度融合的服務點,配備電腦、打印機等硬件設備,為清水縣電商發展提供硬件設施保障。

二、人才培訓提技能
針對清水縣電商領域人才短缺的問題,依托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全面分層次、分類別進行人才培訓,目前共培訓電商人才101期,培訓總人數2449人,其中貧困村63個,貧困戶1084個,普及性培訓2169人,專業班培訓280人。一是普及電商知識,提高全面認知。通過對廣大群眾普及培訓,提高群眾對電商認知率,線下生產、線上銷售,營造新業態鏈條,拓寬增收渠道,為群眾生產生活提供便利;二是孵化站點人才,提升運營技能。有針對性的挖掘創業青年、致富帶頭人、待就業大學生等具備一定條件的本土人才,提供鄉村電商服務站點崗位,為其進行電商運營、業務指導類培訓,重點孵化,提升運營技能并解決鄉村電商服務站點無人運營的問題;三是培育干部隊伍,強化服務能力。“學無止境”、“黨員干部就是領頭羊”,只有不斷學習,正確理解政策方針,才能更好的指導和服務群眾,通過對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業務骨干等干部隊伍培訓,形成“領導主抓、干部助力、全民參與”的良好局面,助力電商快速發展。

三、政府推動激活力
以政府為主導群策群力做好頂層設計,全力打造電子商務的清水模式,逐漸構建起一個整合各種資源、良性運作的大電商格局。為有效解決清水縣電商企業積極性不高,農特產品銷售渠道不暢,農產品賣難,物流快遞成本高等一系列的問題,縣商務局相繼制定出臺《2020年清水縣電商扶貧項目實施方案》清商發[2020]14號和《清水縣商務局關于開展電商扶貧補短板工作的實施方案》清商務發〔2020〕37號文件,對通過電商銷售農特產品的企業或合作社給予最高5萬元的資金補助,激發企業的干事創業勁頭。政策支持不能代替市場發展需求,企業才是電商發展的根本載體。以市場為主導盡心盡力做好生產銷售,帶動農特產業逐步實現組織化、規模化、標準化、市場化。清水縣通過打造40個具有產業規模的“合作社+電商”示范點,一方面帶動貧困農戶就業,另一方面收購貧困戶農特產品,從而增加就業渠道,拓寬收入來源,倒逼產業發展,激發電商活力。

四、典型帶動促發展
經過近幾年不懈的努力,清水縣電商發展里程碑上涌現出一批優秀的個人和企業,帶動周邊有意向、有能力的群眾共同發展,激勵引導更多的普通群眾參與電商行業。永峰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程永峰通過快手直播,帶動貧困戶128戶,銷售合作社蜂蜜6665單80余萬元;金欣果合作社建成了4000噸的恒溫保鮮冷庫并投入使用,組建金欣果電商運營服務中心及物流配送中心,提供固定崗位50個,帶動貧困農戶300人,實現線上花牛蘋果銷售額700萬余元;牛貝貝電商團隊榮獲甘肅省第一屆直播電商帶貨大賽中“電商扶貧最佳短視頻”第一名和第三名。這些發生在身邊的典型事跡,讓群眾更好的認識到電商的作用和意義,有效促進電商行業發展。

五、宣傳推廣造氛圍
一是線上宣傳。制作并發布“甘肅省第一節直播帶貨大賽”初祖農耕品牌產品宣傳短視頻60余條,已在抖音“清水電商農產品”、快手“清水農耕”分別上傳產品宣傳推廣視頻15條,推廣視頻將陸續上傳。其中9條視頻播放量超過100萬,視頻最高播放量1201.2萬;通過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多途徑,采取圖文并茂、直播等形式讓人樂于看、易于記,形成強大的輿論合力,營造濃厚電商氛圍。
二是線下宣傳。通過在縣域內選擇10個人流密度大的公交廣告牌,針對公共品牌“初祖農耕”進行宣傳,形成人人知電商工作,戶戶知電商作用的氛圍。
三是活動宣傳。針對清水縣農特產品有產品無訂單,有訂單無產品的現狀,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策劃舉辦拼多多營銷扶持計劃,整合縣域10家農產品初具規模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統一推廣營銷,引導合作社利用電商先行銷售,帶動一批群眾參與,提高廣大群眾的知曉率和參與度。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