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天水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扎實推進“水十條”各項任務,加快補齊水污染防治基礎設施短板,統籌推進渭河干支流城鎮污水、農村生活污水、黑臭水體、工業污水及飲用水源“五水共治”,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創“十三五”時期最好水平。2020年,全市8個國、省控斷面水質達標比例100%,其中5個斷面較考核目標實現了升類;8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質及5個地下水點位水質考核達標率均為100%;地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100%。
一是不斷提升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能力。以城鎮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管網建設為主要抓手,強力推進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總投資7.5億元,對全市5座城區污水處理廠實施了提標改造,新建城區污水處理廠2座,城區7座污水處理廠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列入全國重點鎮名錄的8個重點鎮全部實現了鎮區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加快配套污水收集管網建設,2017—2020年全市新改擴建污水管網210公里,兩區和五縣城區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6%和93.6%。全面消除城區黑臭水體,納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平臺”的2條黑臭水體已于2017年底整治完畢,地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為100%。

二是全面推進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堅持擴容和減排兩手發力,先后啟動實施了葫蘆河水質保障及生態修復工程、藉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二期、三期)工程、潁川河馬跑泉段防洪及生態環境治理工程等一批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實現了生態擴容目標,有效改善流域生態環境質量。針對個別河長制斷面不能穩定達標問題,及時制定控源減污整治方案,科學施策,精準治污,采取有力舉措,確保相關斷面穩定達標。
三是在全省率先整市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2020—2021年謀劃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88個,總投資10.99億元,截至2020年底,已開工71個,完工56個,完成投資4.53億元。積極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完成全市2491個行政村黑臭水體摸底調查,建立農村黑臭水體清單。麥積區被列為全國第一批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縣(區),編制完成《天水市麥積區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方案》并通過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和農業農村部審查,投資2760萬元治理農村黑臭水體10條。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十三五”期間實施生態環境綜合整治項目258個,有效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環境,打造“干凈整潔有序”的美麗鄉村。
四是有力加強水源保護區環境保護。強化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調整、劃定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3處、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35處,扎實開展水源保護區環境問題專項整治,依法打擊涉及飲用水水源地的違法行為,整改水源保護區突出環境問題83個,完成85座加油站351個地下油罐雙層罐改造,全力保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
五是實行排污許可制。落實企業事業單位治污主體責任,強化企業事業單位持證排污和按證排污,強化固定污染源全過程管理、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堅持“一口一檔”、“一口一策”,各縣區政府制定了轄區內排污口整治方案,積極開展排入河排污口整治,有效改善了流域水環境質量。

六是持續強化涉水執法監管。規范河道采砂行為,嚴格控制工業污染物排放,定期對渭河干支流重點排污企業開展執法檢查,確保排污單位達標運行。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工作要求,先后組織開展河湖“清四亂”專項整治行動、打擊黃河甘肅段入河排污違法行為等專項行動,嚴肅查處各類涉河違法行為。強化流域風險防控,開展渭河流域“清污”行動,定期開展巡河檢查,堅決整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有效保障流域水環境安全。
“十四五”期間,我市將繼續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機遇,對照“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目標任務,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治理,保好水、提中水、治差水,提升區域水生態。積極開展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大力實施流域生態修復,為流域高質量發展提供生態保障。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