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天水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重要思想和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借鑒康縣“美麗鄉村”建設模式,以改善提升農民生產生活品質為核心,持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按照填平補齊、完善功能、改造提升的要求,全面推進鄉村建設示范創建行動。
一、積極開展鄉村建設示范創建行動。組織召開了全市推進鄉村建設“四級書記”視頻動員會及推進會議,制定了《天水市關于開展鄉村建設示范行動的實施方案》,安排部署了全市各級鄉村建設示范點創建行動。組織市縣區黨委和政府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實地觀摩了康縣文旅康養、民俗文化、古村落保護、人居環境整治、田園綜合體建設等不同類型的美麗鄉村建設模式,學習了康縣在美麗鄉村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和旅游產業開發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典型做法,為全市實施鄉村建設提供了模式途徑。有序啟動50個省級試點村村莊規劃編制,組織清水縣、秦州區平南鎮等4鄉鎮、秦安縣西川鎮姜灣村等23個村分別開展省級鄉村建設示范縣、鎮、村創建工作,秦州區秦嶺鎮、張家川縣大楊鎮等7個鄉鎮和麥積區中灘鎮北灣村、甘谷縣新興鎮楊家村、武山縣溫泉鎮田河村等30個村分別開展市級鄉村建設示范鎮、村創建,各縣區根據各自實際分別確定了縣級示范點建設計劃,目前全市示范創建工作已全面推開。
二、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啟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在鞏固“視覺貧困”專項整治成果基礎上,圍繞解決“燈下黑”的問題,在全市鄉鎮鎮區開展“人居環境專項整治月”活動,統籌推進農村戶用衛生廁所建設改造和問題廁所摸排整治、村莊清潔行動以及“六項行動”。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新改建戶廁38628座,占年任務66182座的58.36%。排摸出問題廁所550座(已完成整改496座、限期整改54座)。清理生活垃圾17794噸,清理村內塘溝509口,清理村內溝渠5376.6公里,清理畜禽糞污、農用地膜等農業生產廢棄物1759.1噸,清理亂搭亂建、拆除爛房爛圈和廢棄棚舍7665處。總投資45260萬元實施自然村組道路項目403個735公里,現已全部開工并完成273個488.5公里。總投資4129萬元實施村道安全生命防護工程項目160個340公里,全部開工建設并完成10個110.2公里。總投資679萬元實施危橋改造項目4座,全部開工建設。完成國土綠化16.06萬畝。
三、加強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突出源頭防控、過程控制和末端治理三個環節,加強廢舊農膜回收、尾菜處理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組織秦州區、甘谷縣創建省級廢舊農膜回收利用試點縣,全面完成農作物秸稈資源臺賬建設。大力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實施秦州區“果園+水肥一體化”、甘谷縣規模以下養殖場戶畜禽糞污黑膜發酵技術與田間施用、武山縣規模養殖場和規模以下養殖場戶糞污治理與還田利用示范工作,加強武山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監督管理,完成投資4000萬元,占總投資的69%,163個項目中完成142個項目建設任務,完工率87.12%。上半年,共回收廢舊農膜9982.01噸,廢舊農膜回收率達66.51%;完成田間尾菜治理面積23.04萬畝、處理尾菜25.13萬噸,尾菜處理利用率達44.58%,促進了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農業生產環境改善。
四、探索創新環境長效管護機制。一是推行公共區域管理機制。針對村莊道路、文化廣場、集市等公共場所的環境衛生管護工作,按照定管護范圍、定管護標準、定管護責任、定管護時間、定獎懲考核的“五定”要求,全面壓實黨員、公益性崗位人員和群眾代表管護責任,定期不定期集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清潔行動,為群眾休閑娛樂創造了干凈衛生的環境。二是推行巷道管理機制。以巷道為單位,推選一名有威望、帶動能力強的村民擔任巷長,按照包衛生、包綠化、包秩序的“三包”要求,經常性組織群眾對自家房前屋后的衛生進行保潔,有效破解了小巷道和屋后環境衛生“臟亂差”的難題。三是推行美麗庭院管護機制。開展“美麗庭院”示范創建,定期開展“最美庭院”“好婆婆、好兒媳”“星級文明戶”等評比活動、“愛心超市”試點工作,相互監督、互比互促,營造了講文明、樹新風的良好氛圍。四是探索空心院治理機制。結合黨建工作,拆除村陣地附近的“空心院”,建成文化廣場、群眾活動場所等;結合國土綠化扮靚“空心院”,對拆除的“空心院”建設小游園、小果園、小菜園,村莊整潔有序,生活環境。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