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而行 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天水市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走深走實綜述
新天水記者 景春燕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百年黨史,為群眾辦實事的優良傳統一直深深熔鑄在中國共產黨的血脈之中,深深根植在中國共產黨發展的歷史脈絡之中。
習近平總書記對高標準高質量完成黨史學習教育各項任務提出明確要求,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天水市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黨史學習教育全過程,立足群眾需求,以就業創業、社會保障、公共交通、醫療衛生等13個類別45項實事項目為重點,把群眾反映的“問題清單”變成“履職清單”,把“等群眾上門”變為“送服務上門”,入社區、進企業,訪民生、聽民意,真心實意辦好每一件大事、小事、暖心事。
黨建引領 駛向群眾需求最深處
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我市以黨心暖民心,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和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以黨建為引領,讓“我為群眾辦實事”駛向群眾需求最深處。
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讓各級黨組織在產業發展、改善民生等工作中擔當主心骨。
秦州區皂郊鎮賈家寺村黨支部踐行“為黨旗添光彩、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投資700多萬元修建“利民橋”,在今年夏收農忙時節通車了。村民賈新民動情地夸贊:“新大橋不僅安全系數高,運輸農產品更有效率了,真的是一座為民辦實事的‘民心橋’!”
不斷完善黨員干部聯系群眾制度,讓群眾時刻感到身邊有黨員,心中有黨在。
市政府政務大廳工委成立的黨員先鋒突擊隊,以劃分包抓片區、定期電話回訪、主動上門等形式,為7個街道(社區)的72戶年齡在60歲以上行動不便的老人、肢體智力殘疾人士等特殊群眾提供幫助,幫辦代辦高頻服務事項,如天然氣、公交卡、醫保類、社保類服務!罢嫘母兄x政務大廳的工作人員上門為行動不便的殘疾人服務,讓我們感受黨的溫暖,心里暖和得很!”說這番話時,秦州區石馬坪街道南一社區建行家屬院的殘疾人士雷永霞紅了眼眶。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枚黨徽就是一份責任。
在農村,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辦實事;在城市,提高城市基層治理能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質辦實事;在機關,圍繞讓老百姓日子越過越好,制定惠民政策、實施利民項目、簡化辦事流程辦實事。
貼身服務 俯察民生需求解難題
民生為先,民生為本。
我市突出抓好普惠性、基礎性、長遠性民生,不做“表面文章”,不開空頭支票,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解決問題,把群眾普遍關心的現實問題辦好辦實。
針對外出吃飯無處停車、小區車位有限無法停車、有車族為停車難煩惱不已的現狀,今年4月,秦州公安分局城區交警大隊推出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務新舉措,通過設置許可30分鐘臨時停放路段、夜間停車路段,緩解市民就餐停車和夜間停車難問題。
緊盯群眾“家門口”就業問題,甘谷縣分類引導已建成運營的98家扶貧車間,向“就業幫扶車間”轉型,向“創業孵化車間”發展,向“鄉村振興就業工廠”升級,構建起分層次、分產業、分規模的全新發展體系,共帶動3500余人就業,托起群眾幸福感。
乳腺癌和宮頸癌是威脅廣大婦女健康的兩大“殺手”。張家川縣婦兒工委、縣婦聯、縣衛健局等相關單位扎實開展宮頸癌、乳腺癌篩查工作,共為5350人次農村婦女進行了“兩癌”篩查,當好廣大婦女的健康“守護人”。
……
問卷問心,問卷問路;問題在哪里,答題就在哪里。我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創新工作方法,推動工作項目化、清單化、工程化,將“問題清單”轉化為辦實事的“規劃圖”“施工圖”,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培元固本 久久為功推動高質量發展
光喊口號,只能曇花一現;腳踏實地,才能一路芬芳。我市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骨頭挑最硬的啃”,讓廣大黨員干部成為“走遠路的人”。
優化營商環境,首要是優化政務環境。今年6月下旬,甘肅高博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馬立平用時不到1個小時就拿到營業執照后,將一面寫有“熱情服務 廉明高效”的錦旗送至麥積區政務中心市場監管局商事登記窗口工作人員手中,為麥積區市場監管部門高效便捷的工作流程點贊。
利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這一載體,我市緊緊圍繞群眾所盼,全面推行“不來即享”“一件事一次辦”等便民措施,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梳理核減辦事要件環節,不斷壓縮辦理時限,使申報材料精簡率達到30%,事項辦理時間在縮減50%的基礎上又壓縮了15%。
越往深處走,越能檢驗體力眼力和腦力!拔覟槿罕娹k實事”實踐活動蘊含著發展的永恒命題,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瞄準新賽道,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構筑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文明,影響居民的幸福指數,也同樣影響一座城市“奔跑”的速度。我市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包街包巷包小區”責任制落實暨志愿服務活動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相結合,將文明創建向縱深推進。一條條整潔的城市街道,一處處美麗的綠地公園,一座座和諧的居民小區……撲面而來的文明新風,讓生活中的幸福味道越來越濃,也寫下了“學史力行”的生動注腳。
讓群眾當好民生實事的“出題者”“閱卷人”,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厘米”。全市上下擰成一股繩,用心用情用力辦實事辦好事,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果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為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心同向,接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