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場】
看天水核酸檢測如何做

核酸檢測安全高效有序進行。 本組圖片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高 檣

收集核酸采集樣本。

快速送檢。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沈麗莉
11月6日,天水市氣溫驟降至零攝氏度以下。在中華東路步行街核酸采樣點,來自慶城中醫院的岳蕭感覺腳有些凍,就跺了跺腳,繼續進行著采樣工作。
當天,天水市秦州區、麥積區第八輪大規模核酸檢測啟動,3000名醫護工作者分布在425個采樣點、902個采樣臺上,以平均每個采樣臺每分鐘完成1人的速度推進區采樣工作。
上午10時,120救護車載著當天第一批次樣本來到位于麥積區城南體育場的方艙實驗室。兩區采集到的樣本被114臺轉運車輛分別運送到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等8家醫療機構和雷迪方艙實驗室等4家第三方實驗室進行檢驗。
樣本放置在專用轉運箱里被護送到實驗室,開箱前須用75%乙醇噴霧消毒;同時,樣本貼有標識(受檢者姓名、樣本種類、采樣時間等),需核對樣本管數和標識信息無誤,并且樣本無外漏。
“樣本經過前期處理之后立即進行實驗,檢測組的隊員需要在實驗室里完成對樣本的檢測工作,這個工作持續三到四個小時,期間不能喝水、不能上廁所。”雷迪方艙實驗室負責人王玨告訴記者,為保證迅速、準確得出結果,目前共有38名檢測員實行兩班倒,保證3個方艙實驗室24小時滿負荷運轉。
待核酸檢測實驗完成后,要及時處理當日產生的醫療廢棄物,并對實驗室進行消毒,同時要立即上報實驗結果,這些工作需要在檢驗檢測組成員齊心協力配合下完成。
此時,從岳蕭所做的核酸采集工作、到120救護車的運轉工作、再到各個核酸檢測實驗室的樣本檢測工作,都被實時、全面、準確地顯示在全場景核酸檢測信息系統中,天水市核酸檢測組正是這場與病毒競跑的“指揮官”。
省衛健委二級巡視員孫亞軍告訴記者,天水疫情發生后,省衛健委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第一時間派工作組進駐天水指導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省衛健委派駐三名專家,天水市委組織部牽頭成立了核酸檢測組,下設采樣和運轉、監測質控、數據統計和信息技術等十個專班,統一領導、組織、指揮、協調核酸檢測工作,通過分析信息系統數據,各專班根據工作動態隨時調度,保證核酸檢測工作各環節高效有序運行。
據了解,疫情發生后,省衛健委協調從慶陽、武威、平涼、白銀四市緊急支援天水醫護采樣人員1650名,與天水市本地力量組成3000人采樣隊伍,同時,省衛健委分別于10月31日、11月4日調派5個核酸檢測方艙實驗室進駐天水,有力提升了核酸檢測質量和效率。
同時,省衛健委還聯合相關部門引進了東軟全場景核酸檢測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并實現與甘肅健康出行碼的對接。通過信息化系統,快速采集匯總各區域篩查數據,利用大數據全面摸排精準防控,為疫情防控提供了科學依據。
目前,經過優化核酸檢測指揮調度體系,完善多方協同聯動機制,有效發揮10個工作專班作用,核酸檢測工作采、送、檢、報等各環節安全、規范、高效運轉,為疫情防控工作筑起“銅墻鐵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