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充分發揮社會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天水市民政局將社工站建設作為年初亮目標承諾的重點工作和為民辦實事工作之一,納入局黨組重要議事日程和民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按照 “一站一品牌、一站一亮點、一站一中心”的工作思路,以黨建為引領,以服務聚民心為切入點,在2021年建成3個省級示范社工站和4個市級自建社工站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基礎條件、工作力量、社區治理等各方面因素,確定秦州區皂郊鎮、天水郡街道等27個鄉鎮(街道)作為2022年社工站建設鄉鎮,著力在“建”上下功夫,在“質”上求突破,在“治“上出實招,切實發揮了社會工作在兜底保障、養老服務、社會治理、社會事務等領域的特色優勢,有效破解了基層民政服務力量薄弱的難題,在提升為民服務水平、推動民政事業專業化精細化發展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嘗試。

高規格啟動,社工站建設有保障。
2021年11月26日,省民政廳出臺《2022年全省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設立實施方案》的通知,市民政局快速響應,印發《天水市民政局關于做好鄉鎮(街道)省級示范服務站相關工作的通知》,明確由民政部門牽頭負責,相關部門參與配合,在27個鄉鎮(街道)全面統籌推進全市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并對社工站建設的總體目標、基本原則、服務內容、建設標準、經費保障、實施步驟等方面作出了具體的規定和詳細的說明。

高標準推進,社工站“六有”嚴落實。
1.有人員。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和社會公開招錄的方式,按照每個鄉鎮(街道)配備2名專業社工人員的標準依托派遣人員,進一步充實基層社區工作人員隊伍,促使他們由普通社區工作者向專職社工轉變,著力加強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2.有場地。依托鄉鎮(街道)民政辦等現有場地設施,按照“統一標準、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的原則。截止目前,27個社工站的辦公場所、桌椅、電腦、打印機、檔案柜等硬件設施建設均已完成,15個社工站已啟動運營;3.有經費。按照省市縣各5萬元1:1:1比例配套標準,每個站點按照不低于15萬元資金標準運行;4.有隊伍。圍繞民政領域社會救助、特殊群體關愛保護、社會事務以及城鄉社區建設等方面,發揮社工站的“硬堡壘”和橋梁作用,滿足居民、政府、社區多方面需求,推動“五社聯動”服務機制的綜合性服務平臺建設,發揮協調推動、信息收集、人才培育、項目實施、資源鏈接等優勢;5.有制度。統一制定設立社工站實施細則、日常管理制定、督導評估制度、績效評估制度,建立與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的聯系會議制度,明確職責和范圍;6.有項目。一方面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通過整合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兒童福利、社會事務等民政領域資金,創新“內孵外引 雙軌驅動”模式,廣泛開展社會組織培育、志愿者隊伍發展、弱勢群體關愛等社會工作,推動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向村(社區)縱向發展;另一方面積極探索由民政部門監督指導,委托第三方社工服務機構運營管理、支持指導的社工總站運行模式,借助社工機構專業力量引導各社工站開展專業化、標準化、規范化的社工服務。

高質量服務,社工站成效初顯現。
隨著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項目的全面鋪開和穩步推進,通過依托基層社工服務站,努力構建“黨建引領、政府主導、民政推動、項目運作、專業服務、協同創新”的基層社會工作服務機制方面已初見成效。打造出麥積區橋南街道社工站“紅色同心橋、聯通橋南路”、秦州區西關街道社工站“黨建引領、社工服務、居民受益“1+5”聯動架構,清水縣永清鎮社工站“135+X”特色服務模式等社工服務品牌。(一)落實責任到人,建立方案臺賬。服務機構對實施項目均成立項目服務小組,確保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保證項目工作高效良好運轉,以弱勢群體的實際生活、學習、就業狀態為重點,認真走訪梳理,研究討論制定科學有效的具體實施方案及分月計劃,做到每月有計劃、有安排、有活動、并且活動有落實。項目對弱勢群體的家庭住址、聯系方式、監護人等情況均進行登記建檔,為后期工作鋪墊基礎。(二)強化本土培育孵化,發展社會工作。不斷加強對已建成社工站的業務督導,堅持專業化、本土化發展思路,積極孵化適合本地特色的好經驗和做法,推進社工站建設。一是開展常規性服務。以社區困難群體為服務主體,采取“社工+慈善+志愿服務”方式,全面開展政策宣傳、環境整治、貧困資助等志愿服務活動。二是開展專業性服務。以扶危、救困、解難為目標,以提升特殊困難群體服務能力為抓手,通過政策宣講、定期入戶、建檔訪視、調查評估、需求分析等多種方式,全面開展社會救助、養老為老、兒童關懷等各類服務項目。三是開展特色性服務。積極發揮專業服務、人才培育、資源鏈接、多方聯動等4大樞紐型平臺作用,開展特色黨建、社會救助、兒童關愛、為老養老、組織培育、社區治理、社會事務、人才培養等8大板塊服務。(三)整合社會資源,優化基層服務。社工站依托村級活動場所、社工站活動室,圍繞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老服務、兒童服務、鄉村治理、疫情防控等領域開展多樣化服務。圍繞個案服務、居家照料、健康管理、社會參與、社區照顧、鄰里互助等服務,建立老年人群體社會支持網絡,將社工服務與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智慧養老有機融合。圍繞基層治理的難點、痛點,以民主議事協商、矛盾化解為重點,以居民需求為導向設計服務項目。圍繞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推動鄉村生計發展、產業發展、文化建設,不斷深化“兩工互動”模式,促進服務均衡化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來源:天水市民政局 轉載:陶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