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理念、新要求
——記天水市社會福利院養老服務新模式轉型培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需要我們下大氣力來應對”。而根據最新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表明,天水市總人口現有379萬人,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到57.88萬人,占總人口的15.27%。如何適應老齡化發展趨勢,滿足新時代養老服務新需求已成為當前養老機構亟待解決的重大難題。市社會福利院以銳意創新、積極進取的精神,勇立潮頭御風行,抓住機遇促發展,不斷探索創新養老服務工作新思路,以拓寬服務模式、提升服務素養為內涵,以開展職業技能集中培訓為抓手,全面深化服務模式轉型升級。在積極推進養老服務體系由“兜底保障型”向“普惠服務型”轉變、適應新時代養老事業新需求上,取得了很大實效。
學重要理論,強作風建設,筑發展之基。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我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讓老年人老有所養、生活幸福、健康長壽是我們的共同愿望”。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通過學習習總書記關于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理論和黨的思想建設成果,全院干部職工進一步明確了發展目標,堅定了奮斗信心,有力激發了黨員和職工干事創業的熱情;黨員干部率先垂范,充分發揮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全面帶動工作作風轉變;全院上下一心,凝心聚力,自覺向黨組織靠攏,自覺形成為服務對象謀幸福的強大合力。“放下架子學知識,低下身子干工作”,深入服務對象中間,從整理食宿衛生、了解生活動態、進行關懷服務等細處中著眼,著力打磨提升服務品質,進一步厚植發揚敬老、愛老的孝善文化,以實際行動展現出“民政愛民,民政為民”的大愛奉獻情懷。
學政策法規,嚴制度落實,煉發展之體。學好、用好法規制度是提升服務質量、深化服務轉型的必然要求和基礎保證。培訓針對《民法典》、《老年人權益保護法》、院內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單位標準化服務體系等知識,緊密結合工作實際,不斷豐富和創新學習方法。領導班子成員帶頭走上講臺,釋重要法規、談學習體會、講業務知識,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通過政策解讀、案例分析、互動交流的方式,不斷營造尊規學規守規用規濃厚氛圍,切實增強干部職工法治意識、制度意識、紀律意識;制度的生命力和權威在于實施,只有通過真抓嚴管,把制度的剛性立起來,充分釋放制度威力,才能真正讓鐵規發力、禁令生威。全院上下以學促進、以學促改,在刀刃向內、自查自糾基礎上,各部門結合自身實際,通過壓實執規責任、制定配套制度、繪制工作流程圖、規范常用文書格式、開展互評互比等方式,將執行貫穿到底,將責任落實到人,增強依法依紀依規履職能力,提高法規制度執行力度,營造濃厚法治環境。
學安全生產,牢防范意識,固發展之本。習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安全生產關乎每一位服務對象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單位各項業務的順利開展。培訓以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為契機,聯動轄區派出所、專業消防安全機構,利用專家授課、多點宣傳,深入學習安全生產、疫情防控、應急事件處置等相關法律法規和知識技能,將“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的觀念扎根在心;干部職工以問促學,以練促學,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工作實際和各類應急事件處置演練中,堵漏洞、補短板,切實提高安全生產專業技能水平;針對培訓中發現的不足,院班子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兩個主體”責任,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要求,把安全生產納入單位發展總體規劃,認真研究部署,進一步完善了院內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各項風險應急預案,切實做到安全責任、設施投入、技能培訓、日常管理和應急處置“五到位”,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提供了堅實保障。
學護理技能,促服務提升,培發展之源。服務水平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關鍵在于是否有一只作風過硬、業務精通、服務高效的護理人才隊伍。培訓立足單位發展實際和多元化服務需求,在日常護理、心理健康、老年人營養膳食、常見病預防等多個方面,充分利用院校合作發展成果,配齊專業講師授課,營造了學知識、練本領、強技術、夯基礎的濃厚氛圍,掀起了崗位練兵的熱潮;培訓使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操作得到了更好的結合,整體提升了團隊技能操作水平,增強了老年突發意外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帶動業務部門人文建設、思想建設提高,為今后服務模式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院班子統籌謀劃,各部門協調參與,將培訓成果納入績效考核,緊緊圍繞日常工作實際,充分調動了護理人員參與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實現了全員參與、全員學習、全員訓練、全員達標,不斷夯實護理人員理論基礎,促進服務技能逐步提升。
(來源:天水市民政局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