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天水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上關于糧食安全生產、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文件會議精神,落實落細防控措施,早謀劃、早預警、早準備、早防治,全力以赴打好“蟲口奪糧”攻堅戰。
一是抗牢“肩上責”,全面推進蟲口奪糧行動。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多次召開糧食生產專題會議,對主要糧食作物病蟲害防控工作再安排,再部署,印發了《2022年“兩增兩減”蟲口奪糧促豐收行動方案》《2022年糧食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進一步做好馬鈴薯晚疫病等秋糧作物重大病蟲害監測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指導文件,制定了小麥條銹病、馬鈴薯晚疫病、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技術要點。各縣區相應制定了具體方案,細化工作措施,深入推進病蟲害監測防控工作。在防治關鍵時期,派出督導組巡回檢查3次,促進縣區監測防控工作全面落實。上半年,全市防治各類病蟲鼠草害1176.2萬畝次,平均防效達到85%以上,病蟲害損失率4.2%,挽回糧食作物3.16萬噸,挽回油料作物0.26萬噸,完成“一噴三防”任務面積135.72萬畝次,全市夏糧總產量46.67萬噸,較上年增長3.87%。馬鈴薯、玉米等秋糧病蟲害防治面積86.9萬畝次,平均防治效果達85%以上。
二是織密“監測網”,及時發布病蟲害預報。組織技術員對主要病蟲害開展定期調查,采取定人、定點、定時的“三定” 監測制度及大田普查相結合,嚴格執行周報監測制度,尤其加大小麥條銹病、馬鈴薯晚疫病、草地貪夜蛾等病蟲害常發、重發區域調查頻次,準確掌握發生動態,及時發布預報,科學指導防治。積極開展調運檢疫和產地檢疫工作,強化蘋果蠹蛾和梨火疫病菌等檢疫性有害生物監測調查。全市設立病蟲害監測點120個,開啟高空測報燈75臺,智能監測設備12臺,蘋果蠹蛾監測點250個,安裝性誘捕器2808套,出動監測人員1100余人次,產地檢疫面積3.62萬畝,發布病蟲情報47期,防治動態信息163條,全市沒有監測到檢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發生。

三是打好“統防牌”,持續推進農藥減量增效。堅持早防早治,突出重點,對零星發生田塊進行“挑治”,對重發田塊進行統防統治,基本上做到了“帶藥偵查,發現一點,控制一片”。大力實施“一噴三防”技術,積極開展農業措施、生態調控、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科學用藥等綠色防控技術示范推廣。全市完成糧食作物統防統治防治面積187.95萬畝次,統防統治覆蓋率達44.6%,創辦蔬菜、蘋果等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綜防示范區(點)7個,示范面積0.38萬畝,輻射帶動綠色防控面積11.3萬畝,全市農作物病蟲綠色防控覆蓋率達45.2%。推廣背負式電動噴霧器等新型植保器械1.2萬架。全市累計組織召開統防統治現場會86場次、農藥科學安全使用培訓會26場次,投入植保無人機204架(次),發放防治農藥83.4噸,葉面肥55.2噸,農藥利用率達到41.5%。

四是用好“宣傳手”,持續強化技術指導服務。充分利用電視、微信群、自媒體等各種媒介,廣泛宣傳馬鈴薯晚疫病、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發生危害特點和防控技術,組織技術員深入到鄉鎮、村及田間地頭,舉辦專題培訓班、面對面解答群眾在生產中的問題,進一步提高群眾對秋糧病蟲害的防控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共舉辦培訓會(班)93次,培訓人員5000余人次,發放掛圖及明白紙1萬余份,電視專題宣傳報道11期。
(新聞來源:天水市農業農村局 轉載: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