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勞務輸出新路子 按下農民增收快捷鍵
——天水市積極抓好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和勞務輸出 助力鄉村振興增色添彩
天水市本著“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行業必須管防疫”“管行業必須管發展”的原則,在統籌做好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的前提下,緊盯防控形勢,搶抓政策機遇,持續解決農村地區勞動力剩余問題,創新農村勞務輸出“新路子”,按下農民就業增收“快捷鍵”,讓脫貧成效更持續,助力鄉村振興添色彩。
一是“點對點”輸出開辟“新路徑”。各縣區對節后有離鄉返崗務工意愿的人員通過摸清出行需求,加強工作對接,做足行前準備,精心組織開展“春暖農民工”“春風行動”等服務行動,采取專車專列等方式組織開展外出務工人員返崗復工“點對點”運輸服務,做到承運有防護、到達有交接、全程可追溯,全力保障外出務工人員安全有序返崗。全市累計舉辦各類用工招聘會190場次,輸轉務工人員近40萬人,其中包專車、專廂“點對點”輸轉23069人,實現了務工人員“出家門上車門、下車門進廠門”。
二是“訂單式”輸出激發“新動能”。突出市場需求導向,按照“市場需要什么人才、我來提供什么人才”的“訂單式”服務理念,持續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將理論教學與實踐培訓相結合,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切實達到高技能、高就業、高收入“三高”培訓效果。各縣區通過舉辦線上線下公益培訓會、招聘會,集中幫扶農民工和農村就業困難人員等勞動者就業創業。武山縣、張家川縣通過“訂單式”培訓向江蘇、四川、山東等地輸送務工人員600余名。
三是“家門口”輸出打造“新陣地”。針對部分群眾照看老幼不出遠門以及利用農閑季節務工增收的習慣,依托全市工業園區、農業園區、產業園區以及扶貧車間、家鄉合作社等機構,挖掘與產業鏈關系緊密、匹配勞動力屬性、符合當地特色和傳統的就業崗位,促進農民群眾就地就近就業,提升農村勞動力就業質量,幫助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季節性轉移就業增收。甘谷縣建在村頭的扶貧車間把工作送到了群眾家門口,部分群眾“出去打工顧不上家和田、農閑和照看老幼掙不到錢”的問題得以緩解,真正做到了務農、務工和顧家三不誤。
下一步,天水市將抓住勞務輸轉的黃金期和高峰期,精準對接用工需求,大力挖掘務工崗位,確保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有崗位、增收有渠道,為勞動力轉移發展農村經濟工作開好頭、起好步,實現“開門紅”。
(新聞來源:天水市農業農村局 轉載: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