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展公開募捐需要什么條件
《慈善法》第二十二條規定,開展公開募捐應當取得公開募捐資格。依法登記滿二年的慈善組織,可以向其登記的民政部門申請公開募捐資格。
二、沒有公開募捐資格的單位和個人如何開展公開募捐
個人在自身或親屬面臨困難時,向社會求助是正當的權利!洞壬品ā返诙鶙l規定,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和個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與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合作,由該慈善組織開展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
三、一些公開募捐出現了攤派或變相攤派現象,社會對此反映強烈。如何界定攤派、變相攤派并怎樣處理
根據民政部對《慈善法》釋義,攤派、變相攤派行為包括:地方政府、單位等以文件、內部通知的形式向所屬單位和員工下達捐款指標,或按行政命令硬性規定捐款數額等!洞壬品ā返谌䲢l規定,開展募捐活動,不得攤派或者變相攤派。第一百零八條規定,對攤派和變相攤派捐贈任務的由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并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四、國家對公益性捐贈有哪些激勵措施
《慈善法》頒布實施后,國家相關部門出臺規定,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或者縣級(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用于慈善活動、公益事業的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且超過部分準予三年內結轉;對于個人的公益事業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應納所得稅額30%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所得稅額稅前扣除。
五、在朋友圈和單位內部的捐贈行為是不是慈善募捐
在微信朋友圈和QQ朋友群里的捐贈活動屬于朋友間的贈與行為,不屬于慈善募捐!洞壬品ā返谝话僖皇畻l和一百一十一條規定,城鄉社區組織、單位可以在社區、單位內部開展群眾性互助互濟活動;慈善組織以外的其他組織可以開展力所能及的慈善活動。
六、對承諾捐而實際不捐和騙捐等捐贈違法行為如何處理
《慈善法》第四十一條規定,捐贈人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方式公開承諾捐贈的,或簽訂了捐贈協議的,慈善組織或受贈人可以要求捐贈人交付;若捐贈人拒不履行捐贈義務,慈善組織或受贈人可以向法院申請支付。第一百零七條規定,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假借慈善名義或者假冒慈善組織騙取財產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查處。
七、什么是公開募捐
公開募捐是指慈善組織基于慈善宗旨,面向社會公眾募集財產的活動,通常沒有特定的募捐對象,并在公開場所或平臺開展,募捐過程和結果也是透明的。慈善募捐包括面向社會公眾的公開募捐和面向特定對象的定向募捐兩種方式。
八、誰可以開展公開募捐
已認定為慈善組織并取得公開募捐資格的社會組織。
九、公開募捐有哪些形式
公開募捐是慈善組織獲取資金的主要方式之一,可采取以下幾種形式:
1.在公共場所設置募捐箱或收款信息。
2.通過舉辦面向社會公眾的義演、義賽、義賣、義展、義拍、慈善晚會等方式開展公開募捐。
3.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開展公開募捐。
4.通過互聯網開展公開募捐。
5.其他公開募捐方式。
慈善組織采取上述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方式開展公開募捐的,應當在其登記的民政部門管轄區域內進行,確有必要在其登記的民政部門管轄區域外進行的,應當報其開展募捐活動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備案。社會組織可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以及網絡服務提供者、電信運營商開展,各運營商應當對利用其平臺開展公開募捐的慈善組織的登記證書、公開募捐資格證書進行驗證。
十、公開募捐如何備案
開展公開募捐活動,應當依法制定募捐方案。募捐方案包括募捐目的、起止時間和地域、活動負責人姓名和辦公地址、接受捐贈方式、銀行賬戶、受益人、募得款物用途、募捐成本、剩余財產的處理等。
慈善組織應當在開展公開募捐活動的十日前將募捐方案報送登記的民政部門備案。為同一募捐目的開展的公開募捐活動可以合并備案。有業務主管單位的慈善組織,還應當同時將募捐方案報送業務主管單位。開展公開募捐活動,涉及公共安全、公共秩序、消防等事項的,還應當按照其他有關規定履行批準程序。慈善組織為應對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無法在開展公開募捐活動前辦理募捐方案備案的,應當在公開募捐活動開始后十日內補辦備案手續。公開募捐方案備案信息可在“慈善中國”平臺查詢。
十一、如何核實公開募捐的合法性
1.查詢公開募捐主體是不是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要核實活動舉辦方的合法身份和是否具有公開募捐資格?赏ㄟ^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慈善中國”(cishan.chinanpo.gov.cn),就可查詢該組織是否屬于具備公開募捐資格的社會組織。
2.查詢公開募捐信息是否在民政部門備案。公開募捐信息需要先備案再發布,同樣可以通過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慈善中國”查詢。
3.核實發布公開募捐信息的平臺是不是民政部指定的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
4.核實公開募捐信息是否符合慈善組織章程載明的宗旨和業務范圍,是否有明確的募捐目的和捐贈財產使用計劃;是否使用了本組織賬戶。如果以慈善組織名義開展的公開募捐活動,但使用個人和其他組織的賬戶收取捐款,屬于違法行為。尤其是用個人賬號收款會面臨很大風險!吨腥A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基金會管理條例》《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均明確規定單位資金嚴禁以自然人名稱開立賬戶存儲。否則,不僅無法開具捐贈發票,也無法監管,不能納入審計范圍,即使出現截留、挪用善款等職務犯罪也難以發現。
5.核實在募捐活動現場或者募捐平臺的顯著位置,是否公布了本組織名稱、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募捐方案、聯系方式、募捐信息查詢方法等。
十二、如何開展合作募捐
《慈善法》鼓勵沒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和個人與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合作。合作雙方應簽署協議,明確權利與義務,保障雙方的合法權益。聯合開展的公開募捐活動應以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名義開展,全部收支應納入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的賬戶統一進行財務核算和管理。
十三、個人求助為何不是公開募捐,二者有何區別
公民在遇到困境時向社會求助被視為自然權利,法律不禁止。由于個人求助是基于私人利益的利己行為,受益人是特定的個人,并不具有公益性,因此個人求助不等于公開募捐;捐款給求助者個人在法律上也不屬于慈善行為,而是屬于公民之間的贈與行為,所以不受《慈善法》調整。但并不是說個人求助沒有法律管了,個人求助信息發布者也要對信息的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如果個人發布虛假的求助信息或故意隱瞞財產、用途,屬于詐騙行為,可能會觸犯《民法總則》《刑法》《合同法》等法律。另外,個人求助只能由本人及近親屬發起。
公開募捐與個人求助的不同之處在于:
1.主體不同。公開募捐的主體是開展公益活動的慈善組織,個人求助的主體是遇到困境的個人。
2.目的不同。公開募捐是基于慈善目的,事關公共利益,是一種利他行為。
十四、個人可以直接回應有關醫院、個人的求助嗎
可以,根據《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條的規定,個人、企業和其他組織可以直接將財產無償贈與有關醫院、個人。
但建議大家要注重捐贈物資的類型,及時關注有關醫院和個人所發布的需求信息,否則容易造成物資重復浪費。
十五、能否強制要求明星、大企業捐贈物資
不可以,《慈善法》明確規定,慈善活動是自愿開展的,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攤派或者變相攤派。不論明星、大企業是否具有開展慈善活動的能力,任何人無權強制要求他人捐贈物資。
十六、慈善組織收到捐贈財物后該怎么用,可以變賣嗎
應當按照慈善項目和捐贈人的意愿適用捐贈財物,不得挪作他用。慈善項目終止后捐贈財產有剩余的,按照募捐方案或者捐贈協議處理;募捐方案未規定或者捐贈協議未約定的,慈善組織應當將剩余財產用于目的相同或者相近的其他慈善項目,并向社會公開。
捐贈人捐贈的實物不易儲存、運輸或者難以直接用于慈善目的的,慈善組織可以依法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收入扣除必要費用后,應當全部用于慈善目的。
十七、慈善組織運行費用怎么支出
慈善組織必備的運行費用應當予以保證,但要秉承充分、高效運用慈善財產,并遵循管理費用最必要原則,盡量減少運行費用。按照民政部《關于慈善組織開展慈善活動年度支出和管理費用的規定》規定,?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基金會年度慈善活動支出不得低于上年總收入的百分之七十;年度管理費用不得高于當年總支出的百分之十。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社會團體和社會服務機構年度慈善活動支出不得低于上年總收入的百分之七十;年度管理費用不得高于當年總支出的百分之十三。
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基金會,年度慈善活動支出和年度管理費用按照以下標準執行:(一)上年末凈資產高于1000萬元(含本數)人民幣的,年度慈善活動支出不得低于上年末凈資產的百分之六;年度管理費用不得高于當年總支出的百分之十三;(二)上年末凈資產低于1000萬元高于500萬元(含本數)人民幣的,年度慈善活動支出不得低于上年末凈資產的百分之七;年度管理費用不得高于當年總支出的百分之十四;(三)上年末凈資產低于500萬元高于100萬元(含本數)人民幣的,年度慈善活動支出不得低于上年末凈資產的百分之八;年度管理費用不得高于當年總支出的百分之十五;(四)上年末凈資產低于100萬元人民幣的,年度慈善活動支出不得低于上年末凈資產的百分之八且不得低于上年總收入的百分之五十;年度管理費用不得高于當年總支出的百分之二十。
年度管理費用低于20萬元人民幣的慈善組織支出比例不受限制。
十八、捐贈人是否可以指定捐贈用途和捐贈對象?捐贈人可以與有關慈善組織約定捐贈財產的用途和受益人,但不得約定捐贈給捐贈人的利害關系人
有約定用途的,慈善組織應當按照約定的用途使用捐贈財產。比如,捐贈人指定將物資捐贈給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慈善組織則不得將有關財產捐贈給其他醫院或者民營醫院。為更好達到捐贈的目的,建議在捐贈的時候與有關組織約定使用用途。
十九、捐贈人是否有權監督捐贈財產使用情況
有權。捐贈人有權查詢、復制其捐贈財產管理使用的有關資料,慈善組織應當及時主動向捐贈人反饋有關情況! 〈壬平M織違反捐贈協議約定的用途,濫用捐贈財產的,捐贈人有權要求其改正;拒不改正的,捐贈人可以向民政部門投訴、舉報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二十、慈善組織是否應當公開募集資金、財物用途?多久公開一次
應當公開,而且是應當及時、全面公開。在慈善項目實施周期超過六個月的,至少每三個月公開一次項目實施情況,項目結束后三個月內應當全面公開項目實施情況和募得款物使用情況。
二十一、捐贈的財物能否稅前扣除(抵稅)
可以,根據《慈善法》規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捐贈財產用于慈善活動的,依法享受稅收優惠。企業慈善捐贈支出超過法律規定的準予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當年扣除的部分,允許結轉以后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具體為:用于公益事業的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