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尋親,終得團圓
——天水市救助管理站幫助走失21年安徽女子回家

4月24日,經過近7個小時的長途跋涉,穿越1100公里的山河,走失21年的安徽女子楊桂霞(音)在天水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的護送下,終于回到了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雙溝鎮的家。
2022年9月,天水武山縣洛門派出所民警在巡邏中發現一名40歲左右的女性流浪人員精神異常,便向縣救助站發出求助信息,武山縣救助站工作人員立即趕往洛門鎮,通過人臉識別和指紋比對都沒有識別出受助人的身份信息,于是將其暫時安置在縣托養中心。
“剛來的時候她精神狀態很不好,也不和人溝通,言語間夾雜著南方口音和武山口音。”武山縣愛康醫養中心護士長王艷麗說,“從女子的只言片語中確認她是安徽人,叫楊桂霞(音),還有一個小孩。有時候她想孩子了,會一個人哭,一整天不吃不喝不說話。”

4月20日,市民政局發出協助救助通知,市救助站救助科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赴武山縣。“我們在和她溝通中又得知她的父親叫楊廣明(音),母親姓李,哥哥叫楊建華(音),有兩個姐姐。”參與此次尋親工作的市救助站救助科副科長岳麗萍說。除此之外有用信息寥寥無幾,尋親工作一時陷入困局。
為撥云見日,天水市救助站和武山縣工作人員想盡辦法,在耐心對受助人開展心理干預、啟發引導的同時,整理已獲取的信息,結合溝通走訪、公安系統戶籍查找親屬信息及聯系安徽省救助站甄別尋親服務核查身份等三種方式加大尋親力度。
在互動中,“楊桂霞”說出一個音似“馮溝”或“雙溝”“西溝”的地方。天水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經過整理發現天水和安徽類似的地方共有37處。“我們將37個地方逐一排查,發現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雙溝鎮有個叫“楊建華”的信息和她哥哥信息很相近,于是把信息反饋給亳州市救助站,希望能找到有用信息。”岳麗萍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4月21日晚,天水市救助站接到亳州市救助站打來的一通激動人心的電話,電話里說雙溝鎮民政助理聯系上了“楊桂霞”的父母,地址為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雙溝鎮柴樓村楊老莊。
天水市救助站又與當地村干部、“楊桂霞”父母和哥哥反復比對確認,最終確定了受助人員身份。從“楊桂霞”家人口中得知,她在2002年一天外出后便再無音訊,至今已21年。在得知“楊桂霞”被找到的消息后,她70多歲的母親激動地泣不成聲,“我的‘毛妮’終于回來了,媽終于把你盼回來了……”
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尋親工作一直是民政部門密切關注的民生實事之一,也是天水市救助站工作的重點難點。近年來,天水市救助站落實流浪乞討人員尋親救助制度,從2022年1月至今,已幫助15名走失人員尋親成功。
(來源:天水市民政局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