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水市旱作農業項目頂凌覆膜任務為72萬畝,其中:秦州區10萬畝、麥積區8萬畝、武山縣12萬畝、甘谷縣15萬畝、秦安縣6萬畝、清水縣12萬畝、張家川縣9萬畝。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頂凌覆膜面積75萬畝,占任務的104.17%,其中:秦州區10.02萬畝、麥積區8.03萬畝、武山縣14.1萬畝、甘谷縣15.03萬畝、秦安縣6.3萬畝、清水縣12.5萬畝、張家川縣9.02萬畝,各縣區均超額完成了旱作農業項目頂凌覆膜任務。

一是認真安排部署,靠實工作責任。今春以來,我市堅持把旱作農業頂凌覆膜工作作為穩定糧食面積、提高糧食產量的重要抓手,在市委農村工作會、市縣區農業農村局長會和全市春季農業生產工作視頻會上,對頂凌覆膜工作多次進行安排部署。市、縣區農業農村部門嚴格按照全省旱作農業項目實施方案要求,及時制定市、縣區旱作農業項目實施方案,成立旱作農業項目工作行政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實行行政、技術“雙軌”承包責任制和目標管理考核制度,鄉鎮負責任務落實,農業農村部門負責技術指導,層層靠實工作責任,確保了旱作農業頂凌覆膜任務的完成,為實現全年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奠定堅實基礎。
二是加強宣傳培訓,搞好技術服務。堅持把宣傳培訓和技術指導服務工作放在首位,組織技術干部深入田間地頭,采取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田間指導與咨詢服務相結合、培訓鄉村干部與培訓農民技術員相結合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對糧食安全政策、頂凌覆膜技術要點、旱作農業創新模式、農機農藝有機融合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培訓,并就頂凌覆膜容易忽視的地膜平鋪、覆膜后扎滲水孔等問題進行實地巡回跟蹤指導,受到了農民的一致好評。全市共舉辦頂凌覆膜工作各類培訓班、講座60期,召開現場會32場,培訓農技人員566人、農民4.6萬人次,發放宣傳資料3.65萬份。

三是強化示范帶動,辦好示范基點。各縣區把示范點建設作為推進旱作農業頂凌覆膜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充分依托縣域內農民專業合作社技術、人才、農機等資源優勢,積極興辦各類規模示范點及示范區,以點帶面,擴大輻射帶動效應。在示范點開展新品種引進、配方施肥等試驗示范,通過創辦示范基點,進一步提高了玉米、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調動了廣大農民群眾種植玉米、馬鈴薯的積極性。全市共建立頂凌覆膜示范基點71個,示范總面積14.77萬畝,其中:萬畝示范點5個,示范面積6.2萬畝;千畝以上示范點37個,示范面積6.91萬畝;500畝以上示范點29個,示范面積1.66萬畝。
四是加大農機農藝融合,提高覆膜效率。進一步加大新技術、新品種、新型適用農業機械的引進與示范推廣力度,積極開展機械深松和旋耕整地、機械鋪膜、全膜雙壟溝播機械施肥等技術的集成與示范推廣,創辦綜合技術示范點,推動農機農藝融合發展,加快覆膜進度,提高覆膜質量。今年頂凌覆膜全市累計投入各類農機具119524臺(套),其中:人力起壟機80102臺、機械牽引起壟覆膜一體機2156臺、旋耕機及配套拖拉機37266臺(套)。

五是強化廢舊地膜回收,減輕面源污染。春季頂凌覆膜期間是集中揭膜、回收廢膜的關鍵時期,各縣區農業農村局強化組織動員,加大宣傳力度,落實工作措施,全力推進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按照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屬地管理原則,結合人居環境整治,進一步督促鄉鎮、村、戶對所屬公路沿線、河道溝渠、田間地頭、村莊周邊等區域廢舊農膜進行集中撿拾,真正做到應撿盡撿,應收盡收,全市共回收廢舊地膜5120噸。
(新聞來源:天水市農業農村局 轉載: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