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協委員緱海榮今年帶到全省“兩會”上的提案是建議治理渭河中段支流的水患。為了做好這份提案,去年8月,他和幾位住天水的省政協委員專門赴位于渭河中段的麥積區三岔鎮實地走訪調研。
渭河作為黃河第一大支流,是秦隴人民的母親河,曾孕育著千年華夏文明,受沿河而居文化思想的影響,渭河兩岸居住著大量群眾。但多年來,受多重因素影響,渭河生態環境十分脆弱,自然災害頻發,特別是中段支流水患災害較多。主要有秦嶺溝、前進溝、立遠溝、太碌溝、碧玉溝、碼頭溝、五龍溝、保安溝、韓河溝等,每到夏季,暴雨洪澇災害頻發,村莊、農田、道路、房屋等被多次沖毀,沿岸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緱海榮說,為了掌握真實情況,去年8月,他們到天水市麥積區三岔鎮前進村走訪。
前進村地處三岔鎮以東,秦嶺山脈北麓林緣區,渭河河谷地帶,山大溝深、溝壑縱橫、區域面積5532公頃,現有戶籍人口589戶2568人,群眾居住分散,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種植花椒和外出務工。
由于該村地處狹長山區河谷地帶,地勢高差較大,夏季雨水較多,經常發生暴雨洪澇災害。而村內現有防洪防汛基礎設施不健全。道路等級低,河道兩岸無堅固護砌,堤防岸線基礎薄弱,無蓄滯洪區等安全設施建設,防洪能力差,致使村內基礎設施受損,沿線便橋、道路、學校被迫遷址重建,每到汛期,河道內淤泥較多、石塊堆積,導致河床增高,河道變窄,排洪能力下降,洪澇威脅進一步加大,致使村民財產和人身安全受到極大威脅。
緱海榮表示,渭河中段支流像前進村一樣的情況還比較多,所以這些支流需要徹底治理,在減少洪災的同時合理利用成為造成群眾的幸福河。

對此,緱海榮建議,由省發改委牽頭,水利、國土及涉及區、鄉鎮聯合成立工作小組,組織開展詳細的水患現狀普查工作,各責任部門均安排專人全程跟蹤配合水患普查,不折不扣有序推進該項工作,最終形成書面報告,為水患整治工作鑒定堅實基礎。
同時,省市水利部門根據普查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水患綜合整治計劃和進度安排,通過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治理,形成多目標、多功能、高效益的綜合防治體系。對水患威脅嚴重的河道直流,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疏浚,使河面平整,大小溝渠暢通,河道通暢無阻,從根本上保障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在有條件的地方修筑攔河庫壩,蓄水形成眾多的美觀河面,為當地發展旅游創造良好條件。

緱海榮建議,省發改委將渭河中段支流水患綜合治理工程進行項目立項,積極籌措項目建設資金,切實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通過向國家申請一點、省上支持一點、地方拿一點的方式,全力確保水患普查、河道疏通、堤壩修筑及行洪設施完善等所需配套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