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健康體檢意識的增強以及低劑量胸部CT篩查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肺小結節在臨床中被發現,其中不乏有高危或惡性的肺結節,經評估后考慮為惡性的肺結節,就需要進行微創手術治療。近年來,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外科應用肺結節MDT診療模式、CT引導下肺小結節定位針經皮穿刺定位技術、Minicis三維重建影像技術、精準肺段切除技術、加速康復外科診療模式(ERAS)等“硬核”技術,準確識別高危結節,通過術前精準定位,三維重建制定手術路徑規劃,實現了高危肺結節的精準治療,使手術更微創,患者更滿意。
術前路徑規劃及精準定位,手術步驟了然于胸。胸腔鏡手術已成為惡性肺結節治療的主要手段,術式包括精準楔切和椎式肺段切除,因其療效確切,患者恢復快,住院時間短,手術并發癥少等特點,已在臨床廣泛推廣應用。由于磨玻璃結節體積小、密度低,大多數病灶離胸膜較遠,不能通過肉眼觀察或術中探查觸及,此類小結節的手術定位給胸外科醫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如何快速精準定位病灶的位置是手術成功的關鍵。
Hook-wire定位針穿刺是目前報道最多、國內外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肺小結節定位技術,然而Hook-wire定位針是乳腺結節定位專用,有金屬鋼絲穿通胸壁,脫鉤、出血、氣胸、定位失敗、疼痛等不良事件發生率較高。近期,胸外科引進由上海市胸科醫院首創的四鉤型肺小結節定位針,定位成功率高達100%,并發癥發生率低,患者穿刺后疼痛程度較輕,活動不受限制,在手術過程中能準確地找到病灶部位,手術時間更短、定位更精確、肺部組織切除更少,具有極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Minicis三維重建技術是利用薄層CT的二維圖像,通過軟件分析,進行肺內小結節、動脈、靜脈、支氣管的三維重建,術前就能夠清楚了解手術中需要處理的靶段血管、支氣管關系,制定手術路徑及最合理的切除范圍,術中按規劃路徑操作,既能完整地切除病灶,又能保證足夠的切緣,提高了手術安全性,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健康肺組織。

胸腔鏡肺段切除術是早期肺癌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精準的手術是腫瘤學療效和肺功能保護的前提,其理念是以病灶為中心結合患者的解剖特征制定個體化的手術方案,并且完全解剖性切除靶段,其核心技術包括三維CT支氣管血管成像(3D-CTBA)手術路徑規劃、肺段間交界的精準界定和肺段間交界的解剖性分離。近年來,市一院胸外科多位醫生、護士先后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浙江大學第二醫院進修學習國內先進理念及技術,掌握了胸腔鏡下肺段切除的理論基礎及技術要領,經過前期大量的臨床探索和積累,于2021年成功開展胸腔鏡肺段切除技術,近3年已完成精準楔切和肺段切除手術100余例,術后病理良惡性臨床符合率高,該技術已成為科室亮點。

新技術、新理念為肺結節精準診療提供有力保障。近幾年,胸外科大力推行肺結節MDT診療模式,讓高風險結節得到及時治療,低風險結節避免過度治療,為肺部多發結節患者提供了更為可靠、有效的治療方案。單孔胸腔鏡微創技術也得到廣泛應用,只需要開一個長約3厘米的切口,所有的器械通過一個孔,就能完成復雜的肺部手術,達到了創傷更小、恢復更快、更加美觀的效果,將肺結節微創手術發揮到極致。同時科室推行加速康復外科診療模式(ERAS),通過術前準備、麻醉評估、目標導向性靜脈補液、術中入路和切口選擇優化、胸腔引流管放置改良、肺保護性通氣、術后多模式鎮痛、術后飲食與營養、引流管拔除、氣道管理等方面的全流程管理,已形成一套“嚴于術前、精于術中、勤于術后”的ERAS流程,讓患者獲得更快速、更安全、更優質的治療體驗。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外科將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室管理、醫療技術等方面緊跟醫院發展步伐,繼續開拓創新,用精湛的醫術更好地服務肺結節患者!
(新聞來源:天水市一院 轉載: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