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煤田地質局綜合普查隊(以下簡稱“綜合普查隊”)成立于1975年,成立之后各職能部門、實體部門相繼設立,檔案室為行政辦公室所管。在近五十年的風雨歷程中,綜合普查隊不斷發展壯大,從最初鄉鎮山腳下四層辦公樓,到現在市中心19層的地球物理勘查科研基地,作為一支以物探、測繪為主的專業地勘隊伍,單位發展變化日新月異、發展成果有目共睹,其中檔案室便是這發展歷程中最具“話語權”的見證者。
做好檔案工作意義重大。對國家而言,檔案是我們國家和民族文化建立歷史記憶,傳承文明的重要載體,是“今世可以知古、后世可以知今”的重要素材;對單位和集體而言,檔案工作是一項基礎性管理工作,是反映一個單位綜合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綜合普查隊自建隊以來截至目前,先后設置有4間、面積共432.5平方米的檔案室,包含科研基地15樓檔案室、15樓涉密檔案室、17樓資料室及老基地檔案室等,檔案室配有專職管理人員,現存紙質檔案資料2200余卷、電子檔案資料(光盤)1700余張、照片資料1200余張,現有磁盤陣列容量80TB。

綜合普查隊檔案工作始終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檔案工作方針政策,重點圍繞地質科技檔案、干部人事檔案、行政檔案等主責主業發展和經營建設任務等重點工作,不斷完善檔案管理體制機制,充分發揮檔案工作存史、資政、育人重要作用。近年來,綜合普查隊檔案管理軟硬件設施進一步完善,各級領導和干部職工檔案安全意識明顯增強,在綜合普查隊黨委、行政的領導下,檔案工作緊抓發展機遇,銳意擔當、潛心耕耘,全隊檔案管理工作總體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立足守檔本職 建強制度體系
檔案管理體系日趨完善。地質檔案資料是國家重要的基礎性信息資源,是開展礦產資源開發、工程建設、抗震救災、抗旱找水等工作的重要數據支撐。綜合普查隊檔案工作堅持依法依規治檔,通過定制度、強監管,逐步建立健全與全隊各項事業發展相適應的檔案工作制度體系。設立檔案室之后,相繼下發《檔案管理制度》《地質科技檔案、資料管理制度》《測繪成果保密管理制度》等檔案管理相關制度,2020年以來先后多次修訂《檔案管理制度》《地質科技檔案管理實施細則》等制度,各類檔案管理制度中包含檔案室管理、庫房管理及檔案保密、交接、歸檔、借閱、統計、鑒定、銷毀等相關規定,為實現檔案科學安全管理和有效開發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礎。多年來,綜合普查隊檔案工作各項規章制度不斷完善,重點領域檔案的管理與監管力度不斷加強,檔案治理體系不斷優化,檔案治理效能顯著提升,檔案工作邁上了規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良性軌道。

立足科學歸檔 確保應歸盡歸
檔案歸集機制日臻健全。皂郊老基地辦公時期,綜合普查隊檔案室僅有84平方米,儲存資料800余卷。2021年11月,科研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后,在17樓設置資料室,用于存儲地質科技檔案。全隊各部門集中力量,將主要資料從皂郊鎮老基地搬運至科研基地資料室,經過清點、整理、打包、裝車等繁瑣工作,重要資料全部編號收入庫中,其余文書檔案資料暫由各部門自行保管。綜合普查隊始終堅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檔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牢記“檔案工作姓黨”,認真履行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神圣職責。寶貴的檔案資料是全隊五十年來優秀工作成果的結晶,意義重大,雖經幾次搬遷,但在搬遷過程中都實現了資料零損耗,有效保障了檔案安全。
檔案基礎設施日漸完備。為了擴大檔案存儲容量,規范檔案管理,保障檔案安全,為檔案工作開展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綜合普查隊于2022年計劃設置一個面積更大、設施更加齊全的檔案室。2023年10月,科研基地15樓檔案室建成投入使用。新建檔案室面積273.9平方米,設有庫房、辦公整理閱覽室、數字化存儲室等。庫房內配有6組密集柜,密集架總長2106米,同時配備了不間斷電源設備、智能型恒濕消毒凈化一體機、全封閉防盜門窗、漏水報警系統、遮光阻燃窗簾、防護欄等設施設備,在智能化、安全防護設備上實現了創新進步。新的檔案室投入使用后各職能部門將暫存于部門內的所有文書檔案資料清點、編號、分類、整理并入庫上架。目前已使用約900多米,儲存物探測繪等技術資料1800余卷,收集專業技術資料560余卷,人事、行政、財務、基建等檔案1300余卷,相對老基地檔案室,存量上實現了跨越式增長。

立足檔案安全 筑牢保密防線
檔案保密工作日益增進。事以密成,語以泄敗。保密工作是黨和國家的一項特殊重要工作,直接關系到國家安全、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地質資料是著手開展地質工作的前提和依據,地質資料的保密工作事關重大,是保護重要信息資源、創造地勘單位經濟效益、維護合法權益的一項重要工作。2022年8月,地球物理勘查科研基地15樓建立涉密檔案室并投入使用。涉密檔案室設有智能門禁識別、紅外報警、視頻監控、出入口控制、電子巡查等安全防范系統及電子密碼柜等。
為加強檔案安全保密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檔案安全保障能力,確保檔案實體安全和信息安全,以省測繪地理信息軟硬件和數據安全檢查與防控工作的開展為契機,綜合普查隊嚴格落實《自然資源部關于加強測繪地理信息安全防控和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主動防范化解信息安全風險,制定下發《測繪地理信息軟硬件和數據安全檢查與防控工作方案》,圍繞測繪成果和涉密地理信息生產、處理、存儲、保管、復制、轉借、銷毀等重點環節管理情況,涉密地理信息成果電子數據的存儲、傳輸和使用情況等開展自查整改工作。地質資料不僅是地勘單位重要涉密內容,更是事關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資料。新時代,地勘單位加強保密安全工作責任重大,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措施,提高保密工作的安全系數,切實保障國家信息安全,地勘單位責無旁貸。

立足長遠規劃 提升管理效能
檔案數字化日漸成熟。數字檔案是一個大規模的信息集成管理系統,是一項長期工程,必須分步驟、分階段穩步推進。近年來,綜合普查隊將檔案數字資源建設、數字檔案“收、管、存、用”作為重點建設內容,立足長遠規劃,按照“存量檔案數字化,增量檔案電子化”的要求,大力推進傳統載體檔案數字化,開展電子文件的歸檔、接收工作,為完善數字檔案奠定基礎。一是制定建設標準,明確建設目標。以數字檔案建設為契機,認真梳理電子文件管理的標準和規范,研究確定各類電子文件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明確電子文件歸檔和接收要求,保證歸檔或接收的電子文件齊全有序、命名科學、格式規范、元數據合理有效,實現完整齊全、標準規范的優質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目標。二是明確建設要求,形成齊抓共管。按照《電子文件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促使檔案部門、實體部門、業務科室共同積極參與電子文件歸檔工作,逐步形成各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
“紙筆千年會說話”,地質檔案記錄著地貌百態,也傳承著地勘人“三光榮”“四特別”精神,是地質人的功勛印記。黨的二十大對“數字中國”“智慧城市”建設作出重要部署,為檔案工作實現數字化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檔案工作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提供了重要機遇和廣闊舞臺。歷史征程波瀾壯闊,不忘初心歷久彌堅,蘭臺筑夢再出發!在檔案數字化、信息化推進工作中,綜合普查隊將緊密結合工作實際,以檔案管理“六化”(資源系統化、管理現代化、業務精細化、管護安全化、服務多元化、保障常態化)為抓手,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完善管理體系,進一步配齊設施設備,推進檔案信息化和檔案基礎業務建設,促進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推進檔案工作規范管理更上一層樓。
(新聞來源:甘肅煤田地質局綜合普查隊 轉載: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