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今年以來,天水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持續健全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加快補齊鄉村治理短板,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為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一、抓黨建強引領,著力提升善治善為新動力。健全完善黨建責任體系,制定實施《2024年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重點任務清單》,組織召開黨建重點任務推進會、調度會,推動縣鄉村黨組織書記上下聯動抓黨建、促振興。加強鄉村干部隊伍建設,實施“村干部學歷提升計劃”,鼓勵和支持600余名村干部進行大專及以上學歷提升,優化調整駐村第一書記11名、工作隊員7名,基層黨組織戰斗力進一步增強。實施“以強項目、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強造血、提升自主經營能力”為主題的村集體經濟發展“雙強雙提升”行動,爭取中央銜接資金8400萬元,市級配套銜接資金2600萬元,扶持172個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有效夯實基層發展基礎。
二、抓自治強規范,著力提升基層自治新效能。持續落實《天水市關于規范村級組織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實施方案》,健全村級組織依法履職事項、協助政府開展事項和不應承擔事項等三個清單,清理村級組織各類牌匾1500余塊,調整不規范牌匾100余塊。深入推動“減證便民”行動,積極精簡村級組織出具證明事項,有效減輕村級負擔。持續完善村級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婦女和兒童工作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組織平均覆蓋率達到90%以上,體系進一步健全,事務不斷優化,鄉村治理效能持續提升。
三、抓示范強宣傳,著力繪制文明和諧新畫卷。深入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融媒體中心資源,組織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戲曲進鄉村”“村晚”等基層公益性惠民演出活動,開設“鄉村行看振興”“天水好人·百姓榜樣”“文明家庭”等專題專欄,面向鄉村開展黨的創新理論學習宣講15600場,參與群眾達8萬人次,常態化發布先進模范事跡40余條次。推薦全國最美家庭2戶、全國“五好”家庭1戶。全力打造“書香天水”,舉辦全民閱讀相關活動50余項,參與讀者達40萬余人次。立足本土特色文化,推進“鄉村記憶”博物館和非遺傳承人隊伍建設,注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有效提振了農村精氣神,增強鄉村凝聚力。
四、抓引導強約束,著力弘揚移風易俗新風尚。充分發揮正向引導和激勵約束作用,將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親敬老、抵制天價彩禮有關要求作為基層治理實踐和村規民約的重要內容,不斷加強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自治組織建設,持續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常態化推進婚喪大操大辦、散埋亂葬等突出問題綜合治理。發布《天水市文明辦糾治陳規陋習抵制高價彩禮倡議書》《天水市倡導文明祭祀宣傳移風易俗倡議書》,引導教育群眾自覺糾治陳規陋習、倡樹文明新風,從源頭上塑造勤儉節約、量力而行、喜慶有節、哀思有度的良好社會風尚。
五、抓法治強保障,著力構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與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的調解機制,全市各類人民調解組織調解民間糾紛2083件、司法確認215件,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98.7%。常態化開展農村掃黑除惡政策法規宣講200余場次,發放宣傳資料3萬余份,制作宣傳展板1000余塊,參與群眾5萬余人次。積極組織專題普法宣傳活動,重點針對電信詐騙、婚姻家庭等農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現場解答,辦理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53件,解答法律咨詢580余人次。持續開展農村重點領域安全隱患治理攻堅行動。
(新聞來源:天水市農業農村局 轉載: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