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水市農業農村局牢牢抓住國家向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選派科技特派團這一歷史機遇,及時落實省、市部署要求,以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為依托,整合幫扶力量,加強統籌聯動,突出質效提升,狠抓措施落實,構建了上下聯動聚人才、真幫實扶解難題、合力攻堅促振興的良好工作格局。
一、建立聯動機制,“誠心”推動幫扶實施。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啟動以來,局黨組迅速成立由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推進計劃、進展臺賬,明確責任領導、主辦科室、具體人員及目標任務、工作措施,定期調度推進情況、研究部署重點任務,建立了一項任務、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的“四個一”常態化推進機制。同時,將“組團式”幫扶工作納入鄉村人才振興考核重要內容,每年專題研究幫扶工作3次以上,推動重點任務落實。局黨組主要負責同志定期深入幫扶工作一線,每年開展不少于2次的專題調研,了解掌握幫扶工作成效,研究提出具體措施,協調解決困難問題,全力保障支持幫扶專家心無旁騖干事業。
二、搭建工作平臺,“傾心”提升幫扶成效。緊緊圍繞天水打造果菜畜藥高品質現代化特色農業先行區發展定位,立足17個幫扶產業,緊盯“三覆蓋兩促進四提升”目標任務,堅持科技組團服務和人才培養幫帶“兩抓兩促進”,“帶土移植”先進理念和經驗做法,努力提升受扶領域“造血功能”。建立科技特派團成員包鄉聯村機制和“科技特派團+科技特派員+本土人才”幫聯機制,深入農業園區、示范基地、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對接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全程開展精準服務,實現技術指導覆蓋所有主導產業、駐點服務覆蓋所有鄉鎮、帶動當地科技服務覆蓋所有行政村的“三覆蓋”目標,累計指導各類新型經營主體318家,開展各類技術培訓229場次,幫帶農技人員564人次、農民1.28萬人次;引進小麥、果品、蔬菜、馬鈴薯等新品種224個;解決技術瓶頸問題49個;制定企業標準1個、生產技術規程11個;打造“土字號”“鄉字號”品牌12個,幫扶工作結出了豐碩成果。
三、全程服務保障,“貼心”解決后顧之憂。不僅把幫扶專家當作“引路人”,更把他們視為“自家人”。制定落實政治上關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關愛“三項措施”,建立班子成員聯系幫扶專家制度,及時了解幫扶專家思想工作生活情況,協調解決實際困難,嚴格兌現“組團式”幫扶人才艱苦邊遠地區津貼,為7名幫扶干部每人每年發放生活補助4000元、購買100萬元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盡最大努力解決幫扶人才的后顧之憂。針對部分科技特派團成員承擔多個縣區幫扶任務和本職科研任務繁重、部分科技特派團成員到齡退休和幫扶力量薄弱等問題,整合市內小麥、蔬菜、馬鈴薯、蘋果、葡萄等方面專家22名,配合科技特派團成員開展工作,在麥積、秦安、張家川三個重點幫扶縣,督促農業農村部門選派172名農技推廣人員,圍繞17個幫扶產業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同時,大力支持科技特派團申報各類農業科技項目,積極為幫扶專家爭取項目資金,共爭取資金6150萬元,申報立項省聯動科技項目和省、市科技計劃專項34項,為幫扶專家攻克技術難題、擴大幫扶效應提供了有力支持。
(新聞來源:天水市農業農村局 轉載: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