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月來,李大爺發現每次行走一小段路,左小腿就會出現酸脹無力、皮膚冰涼的癥狀,需要休息才能繼續行走。起初李大爺以為是年紀原因,并未太過在意,但后來癥狀逐漸加重,只能走上百米就得停下來休息。于是李大爺來到我院介入醫學科就診。醫生查體發現,李大爺左下肢冰涼,左足背動脈不能觸及,收入院后經完善相關檢查,確診為“左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
介入科醫生向李大爺及家屬充分講明病情及可行的治療方法后,介入科團隊進行詳細術前討論,決定為李大爺在局部麻醉下行經皮左下肢動脈造影+左下肢動脈球囊擴張成形術,術中見左側脛前動脈近段閉塞,經藥物球囊擴張成形術后,造影顯示閉塞開通,狹窄情況明顯減輕,血流恢復,成功打通患者“生命通道”。
術后,李大爺說:“多虧了這個手術,現在腳不痛了,走路也利索多了。”
什么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
肢動脈硬化閉塞癥(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由于動脈硬化造成的內膜增厚、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相應區域供血不足的一系列疾病。該疾病高發于70歲以上老年男性,吸煙、糖尿病、高血壓等人群更高發。此外,近年來,由于人們不良的飲食、生活方式,ASO發病有年輕化趨勢。
有哪些臨床表現?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癥狀為早期患肢麻木、發涼,皮膚溫度較低,后期以間歇性跛行、靜息痛甚至指端發黑、干癟、壞疽為主要癥狀,可出現嚴重下肢缺血及急性下肢缺血。
如何治療?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應整體看待和治療,包括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嚴格戒煙等,并積極診治可能伴發的心腦血管疾病。在醫生指導下加強鍛煉,促進側支循環形成;并注意足部護理,避免皮膚破損、燙傷等。針對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的治療分為:

一、一般治療:
包括:①戒煙,戒煙可以明顯延緩病情的繼續加重;②控制體重、降壓、控糖、降血脂;飲食結構合理,葷素搭配,粗細搭配,多食用低鹽、低糖、高纖維素的食物。③適當步行鍛煉,堅持每日數次散步60分鐘,以及做患肢抬高、下垂、平臥,足部旋轉、屈伸反復運動,鍛煉20-30分鐘。
二、藥物治療:
目前主要是抗血小板和擴血管藥物治療,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等,如果患者有糖尿病、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加他汀類降脂藥物,其目的是為了讓斑塊穩定。或使用抗凝藥,必要時服用止痛藥,改善肢體缺血、緩解疼痛和促使潰瘍愈合。
三、手術治療:
對于藥物治療無效的嚴重病例,則需要進行復通血管的手術治療。血管腔內介入治療已成為下肢動脈閉塞癥手術治療的首選方式,球囊擴張+支架置入術一直是下肢動脈閉塞癥的主要治療方式。當前隨著血管腔內技術的不斷發展,目前血管腔內治療已經從單純的球囊擴張、支架置入,發展成為融合球囊擴張、支架成形、斑塊旋切、動脈內溶栓、吸栓等綜合治療方法,進而提高療效,降低截肢率。
如何預防?
1、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早期發生,在此提醒中老年朋友注意摒棄不良生活習慣,宜清淡飲食、低脂少油、少糖少鹽,定時定量進餐。建立健康飲食,少吃高膽固醇、高糖、高鹽的食物。
2、戒煙、遠離二手煙。
3、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原發疾病。
4、適當進行鍛煉。
如果出現下肢間歇性跛行、下肢涼麻、肢體破潰久治不愈應到醫院就診,檢查有無血管疾病,以便得到專科醫師及時正確的指導和治療。
門診地點:天水市第四人民醫院門診樓二樓12診室(周一、周三全天坐診)
掛號方式:關注天水市第四人民醫院服務號掛號
聯系電話:
朱大夫13619385505
劉大夫15352457708
24小時直通急救電話:0938-2691120
讓我們攜手共進,共同守護下肢血管健康,遠離疾病困擾,擁抱美好健康生活!(介入醫學科劉蕊蕊)
(來源:天水市四院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