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單位和第三屆全國文明家庭、校園風采展(十)
在新時代文明春風的吹拂下,天水大地綻放出璀璨的精神文明之花,我市20家村鎮、單位、家庭、校園被中央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導小組認定命名為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單位和第三屆全國文明家庭、校園。這些閃耀的文明之星,或以黨建引領鑄就服務標桿,或以生態優先繪就鄉村畫卷,或以書香浸潤培育時代新人,或以家風傳承凝聚向善力量,共同構筑起天水崇德向善的精神坐標和精神典范。他們用實干詮釋文明內涵,以行動傳遞城市溫度,展現了新時代天水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風貌。讓我們共同走進這些有厚度、有溫度、有高度的文明故事,感受榜樣力量,賡續文明薪火,攜手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天水實踐的文明新篇章!
全國文明村鎮:麥積區馬跑泉鎮什字坪村
文明創建“四步走”擘畫鄉村振興新圖景
麥積區馬跑泉鎮什字坪村地處城南郊,麥積山旅游大道沿村而過,距城區5公里,距著名的麥積山石窟23公里,轄2個自然村一個居民小區,總人口714戶,2949人。近年來什字坪村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以全國文明村創建為目標,形成五項措施,實現全村上下從“外在美”向“心里美”“環境美”向“內涵美”轉變。先后榮獲天水市“基層黨建示范點”、省級“文明村”、甘肅省“書香社區”、第九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稱號。

堅持“一個核心”,為文明創建聚合力。什字坪村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把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融入黨的建設、鄉村振興工作中,以村“兩委”班子為“先鋒隊”,黨員、群眾代表形成“主力軍”,發揮黨員干部在文明創建工作等方面的模范引領作用,帶頭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頭發展產業,以個人的模范行為去影響、帶動全體黨員和村民。同時,在村黨組織的帶領下,通過集中宣講、動態宣傳、送學上門等形式,及時將黨的聲音和政策理論送到各家各戶,從源頭服務群眾、引導群眾凝心聚力,潛移默化形成“講文明、樹新風”的良好新村風。

聚焦“兩個強化”,為文明創建添動力。強化村集體經濟發展,抓牢支柱產業建設。充分發揮“麥積山大景區”主通道優勢,做好第三產業這篇“大文章”。先后投入1300余萬元成立強村公司3家,分別經營占地2萬多平方米的物流停車中心,2700多平方米擁有58間客房的豐源賓館,建設了3000平方米的大型物流倉庫6座,緊靠麥積山大道興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商鋪,700多平方米豐源餐廳。形成了以吃、住、游為一體的產業鏈,為文明村創建注入了強勁動力。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69.3萬元,集體經濟組織成員2723人,分紅81.69萬元。強化人居環境整治,抓好基礎設施建設。2011年始,搶抓新農村建設機遇,建設豐源小區6棟342套房屋。目前,村莊巷道全部硬化,安裝視頻監控126個,路燈63處,村莊文化活動廣場、快遞驛站、鄉村大舞臺、農家書屋、休閑文化長廊等公共設施一應俱全。近10年,村集體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治理資金達1000余萬元,徹底改變了原來道路泥濘,村莊環境臟亂的落后面貌,不斷改善了群眾居住環境,提高了群眾的生活品質。

健全“三項治理”,為文明創建提效力。以法治強保障。建成了融“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信息咨詢、業務代辦”為一體的村網格化管理中心,每天為群眾提供公共事務服務。建立集治安防范、矛盾糾紛調處、法治宣傳教育等為一體的村綜治中心,將全村劃分為3個網格,將矛盾糾紛排摸調處納入網格、落實到網格管理員,做到了“人到格中去、事在格中辦”。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扎實開展主動創安主動創穩工作,形成“聽、排、調、訪、治、防”“六步”調解工作法,源頭精準“診療”各類矛盾糾紛,真正實現了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平安不出事。以德治強素質。廣泛開展身邊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和“好鄰居”“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建立文明新風“紅榜”“黑榜”,選樹先進典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引導村民崇德向善、守望相助、和諧共生,自覺形成比文化、比孝心、比團結、比友愛的比學趕超氛圍,以及學有榜樣、行有示范、見賢思齊、爭當先進的德治教化體系。以自治強基礎。制定實行《村規民約》,建立健全“紅白理事會”制度,充分發揮村民理事會、鄉賢能人作用,積極引導群眾開展移風易俗,自覺抵制濫辦酒席、低俗婚鬧等陳規陋習,并遵守文明行為規范。

把牢“四個陣地”,為文明創建增活力。用好“自媒體”,打造服務群眾微陣地。利用微信群不定期發布志愿者招募、文明行為倡議等內容,并開展不文明行為隨言勸活動,呼吁村民積極參與到不文明行為整治活動中來。用好宣傳欄、墻體標語、文化長廊等長久性公益廣告設施,以點帶面,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公益廣告遍地開花。建好“大舞臺”,打造“可視”活陣地。將文化活動與文明創建相結合,組織實踐站文化文藝志愿服務隊和文藝愛好者利用文藝演出,精心創作文藝節目奉獻給村民,在傳統節日開展形式各樣的歡慶活動,展現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深厚的文化底蘊及文明禮儀。用活“多場所”,打造“立體”實陣地。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農家書屋進行升級打造成集理論文化學習和志愿服務活動推廣的宣教場所,創新志愿服務活動形式,推進“文明創建進鄉村”“美麗宜居進家庭”活動,形成群眾倡愛國、講文明、樹新風、愛護環境的社會氛圍。
(新聞來源:天水市文明辦 轉載: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