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構建多元化傳播矩陣 推動伏羲文化國際傳播
□肖愛生
伏羲及其部族創造的伏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文化和本源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符號,承載著文化認同的價值導向重任。伏羲文化不僅是凝聚中華兒女共同價值觀念的文化基礎,也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向全球傳播的精神標識。天水作為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和伏羲文化的發源地,推動伏羲文化的國際傳播責無旁貸。伏羲文化從羲皇故里走向世界舞臺,需要政府、社會組織與公眾的三維聯動,形成“政府主導—學術支撐—公眾參與”的傳播矩陣。這一傳播體系的構建,既是對“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化方針的踐行,也是推動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路徑。
發揮好政府主導性作用。202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天水伏羲廟考察,對伏羲廟的歷史文化價值給予充分肯定,要求保護傳承好這一文化遺產。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上,“關于建設伏羲始祖文化傳承創新區的提案”被列為全國政協提案,提出從國家層面將“伏羲始祖文化傳承創新區”納入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規劃,以及支持天水伏羲廟創建國家5A級景區等建議。2024年以來,天水麻辣燙持續火爆,帶動無數游客來天水尋根祭祖,推動伏羲文化影響力不斷擴大,這為伏羲文化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天水市應搶抓機遇,通過頂層設計、法規保障和資源整合,為伏羲文化“走出去”構建堅實基礎,可聯合相關省直部門積極向國家有關部委匯報銜接,力爭將伏羲文化傳承創新工作納入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爭取將伏羲文化列入我國傳統文化對外傳播的重點內容,向國際社會闡釋伏羲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陰陽和諧”等中華文化的基本價值。提升公祭伏羲大典規格,逐步實現兩岸四地(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地區和中國香港地區、中國澳門地區)及海外華人華僑共同祭祀伏羲格局。甘肅省政府應制定伏羲文化國際傳播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立足隴原、輻射全球”的傳播路徑,將伏羲文化列入“文明交流互鑒”對話會的重要議題,推進東西方文明交流。天水市委、市政府在全力推進伏羲始祖文化傳承創新區建設的基礎上,應進一步拓展“公祭伏羲大典”的全球聯動機制,深化與美國、日本、東南亞等國文化機構的合作,設立“伏羲文化海外推廣中心”,推動伏羲文化走向世界。同時,推動天水聯合河南濮陽、河北新樂等地將伏羲文化遺產申報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極打造全球性文化地標。
構建多元社會參與主體。社會組織作為伏羲文化對外傳播的創新引擎和實踐載體,通過學術研究、創意轉化和產業融合,為伏羲文化的國際傳播注入了活力。要整合全國伏羲文化研究力量,建立以天水為中心的伏羲文化研究基地,重點探討、考證伏羲的個人生平及其經歷,深入研究總結伏羲及其氏族的卓越貢獻,剖析伏羲的思想抱負和人文情懷,尤其是要深入研究伏羲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互關系。要開展學術研究與國際對話,鼓勵和支持天水師范學院伏羲文化研究院、隴右文化研究中心等機構聯合國際易學聯合會、北京大學中國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等組織,共同開展“伏羲文化與人類共同價值”課題研究,從哲學、人類學、社會學等多學科視角挖掘伏羲文化的當代價值,支持學者通過“世界哲學大會”“文化多樣性國際論壇”等平臺,推動伏羲文化與世界其他文明體系的深度對話,鼓勵文化企業結合伏羲文化與本地實際,推出更多創新性的文創產品,推動伏羲文化的現代表達和符號創新。例如,以伏羲文化為主題開發動漫、影視、游戲、戲劇、舞蹈、歌舞劇等文化創意產品,不僅能夠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還可以通過海外傳播推向國際市場,吸引更多的海外消費者,從而獲得經濟效益。
鼓勵公眾多元化傳播。公眾是伏羲文化對外傳播的根基所在和活力源泉。通過文化認同培育、創意實踐參與和海外華僑紐帶,使伏羲文化真正融入生活、走向世界。天水市民作為伏羲文化的“傳承主體”,其文化自覺與認同是伏羲文化對外傳播的根基。要深入開展“伏羲文化進校園”工程,在中小學課程中融入伏羲創世神話、八卦智慧、龍圖騰等文化元素,編寫《伏羲文化讀本》地方教材,舉辦“小小伏羲傳承人”評選活動。鼓勵公眾參與伏羲文化的創意轉化和產業實踐,形成“自下而上”的傳播動力。培育“伏羲文化使者”志愿團隊,為海外訪客提供多語種講解服務,講述伏羲故事中的中國智慧。支持非遺傳承人開發伏羲主題剪紙、皮影、陶藝等手工藝品,通過跨境電商平臺銷往全球,使伏羲文化借民貿渠道走出去。發揮好國際網絡“大V”和普通網民在國際傳播中的作用,動員和吸納一切可以起到傳播作用的資源和力量,構建全面、立體、多元的傳播矩陣。海外6000萬華僑華人是伏羲文化對外傳播的天然橋梁和文化使者,針對這一群體,可在華人聚居區設立“伏羲文化海外驛站”,結合春節、端午等傳統節日舉辦“伏羲祭祀體驗活動”。開發“伏羲尋根之旅”旅游產品,組織海外華裔青少年到天水參加“拜謁人文始祖”“卦臺山觀天象”“大地灣制陶”等研學活動,通過親身體驗強化“龍的傳人”身份認同。邀請海外僑領擔任“伏羲文化國際傳播大使”,在社交媒體分享祭祖見聞,形成跨文化共情效應。
(作者系市委黨校《天水行政學院學報》編輯部副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