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珺(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易學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
以“根文化”激活伏羲文化生命力
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徐媛

“這是我第四次叩訪天水這座隴上古城,這里的一草一木都以它獨有的風韻令我沉醉。”日前,在2025年伏羲文化論壇間隙,記者采訪了來天水的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易學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張智珺。談及對天水的印象,張智珺直言,“天水”二字不僅是地圖上的坐標,更是海內外華夏兒女共同的精神原鄉。“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之地,是伏羲文化的發祥之所,所以每次踏足這里,都有尋根之感。惟愿每位中華兒女都來天水尋根問祖,找尋自己的血脈之根。”
四度造訪,其中兩度是應伏羲文化論壇之邀,于是,張智珺也順勢談到了伏羲文化論壇。“今年的伏羲文化論壇與會學者數量更多,學術論文的深度與廣度更是令人欣喜。”張智珺認為,這場文化盛會不僅彰顯了伏羲文化的永恒魅力,更展現了當代學者對中華文明源頭的不懈探索。
“要通過伏羲文化論壇這一平臺,向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中華兒女大力宣傳和普及伏羲作為人文始祖的重要地位,以及伏羲文化作為中華文化源頭的豐富內涵。讓每一位中華兒女都了解伏羲及其文化的本質,從而肩負起復興傳統文化、傳播伏羲文化的使命,以此推動伏羲文化研究成果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談到伏羲文化論壇研究成果的轉化,張智珺說,“愿這樣的學術交流能夠薪火相傳,讓伏羲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對于天水如何擦亮伏羲文化這一品牌,并使之揉進百姓生活的細枝末節,張智珺亦有著獨到見解。他說:“天水在打造伏羲文化名片的過程中,應著重圍繞‘根文化’和‘源文化’,即血脈之根與文明之源,來打造和發揚其文化名片——萬姓同根,通過打造‘尋根祭祖圣地’的品牌形象,讓每一位來訪者都能在‘羲皇故里’找到血脈之根;同時深入挖掘伏羲文化中蘊含的文明密碼,將其轉化為可感知、可體驗的現代生活元素,使這一古老文化真正‘活’在當下,走進尋常百姓的衣食住行之中。”
論壇當日下午,張智珺圍繞《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伏羲文化哲學思想現代化研究》這一主題,進行了交流討論。當記者問及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伏羲文化哲學思想之間存在哪些相同之處時,他說道:“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與伏羲創立的陰陽八卦思想體系,兩者有驚人的且非常默契的關聯。從世界的物質統一性、矛盾的對立統一性兩個哲學角度來看,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伏羲文化哲學思想有兩個共通點:一是世界是物質的統一性,這體現在伏羲創造陰陽八卦時對客觀世界規律的觀察和研究;二是世界的物質矛盾與統一性,而伏羲文化中的陰陽文化正恰到好處的反映了物質世界的矛盾統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