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對于武山縣來說,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一年。這一年來,縣委、縣政府充分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領導全縣各級組織和廣大干部群眾,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機遇,迎難而上,努力戰勝年初冰雪,5.12地震和夏秋雹洪等特大自然災害,全面推進經濟建設、黨的建設和民主政治建設,使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展和成效,實現了抗震救災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預計全年實現生產總值2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5.2%;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7990萬元,同比增長43.7%,總支出7.4億元,增長69.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9億元,同比增長53.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2億元,同比增長2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6750元和2163元,同比增長21.1%和20.5%。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兩位數增長,國民經濟由平穩持續增長進入了快速增長的階段。主要特點是:
一是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農村面貌發生顯著變化。去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省、市提出的農民增收“六大行動”和“八大工程”,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為重點,糧食總產達到11.1萬噸,比去年增長18.9%,蔬菜、洋芋、養殖等特色優勢產業快速發展,勞務經濟不斷壯大,扶貧開發穩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進一步加快。以村莊道路硬化、飲水安全、樺林溝流域綜合治理、榜沙河中型灌區改造、沼氣能源建設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二是創業環境不斷優化,城鎮經濟運行良好。武山縣率先在全市召開了全民創業大會,制定出臺了《武山縣鼓勵和支持全民創業的若干優惠政策(試行)》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別提出非禁即可的原則,放寬準入限制,優化政策服務環境,有力地促進了全民創業的深入開展。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加快發展建材建筑業,鉬礦開發前期工作積極推進,祁連水泥供不應求,鴻煜塑編、源豐面粉等重點企業運行良好,預計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8.3%。圍繞培育旅游優勢,以三大旅游品牌和精品線路為重點,旅游產業得到較快發展。大力實施“萬村千鄉市場” 工程,以五大市場建設為重點,商貿活力進一步增強。
三是項目和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城鄉基礎設施日益改善。堅持發展抓項目不放松,緊緊抓住國家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災后恢復重建等機遇,特別是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機遇,儲備了一批拉動力強、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項目。去年全縣爭取到國家投資項目170項,總投資4.9億元,其中國家投資3億元;簽約招商引資項目17個,實際到位資金3.52億元。特別是渭河堤防、榜沙河中型灌區、城區垃圾和污水處理等一批重大項目的立項和實施,為我縣今后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以項目建設為依托,城區“北擴東延”工程、二輪小城鎮開發改造、交通道路建設全面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發展后勁進一步增強。
四是社會事業發展繼續加快,民生問題得到較好解決。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教學質量穩步提升,高考上線人數逐年增長。加快發展醫療衛生事業,中醫院、婦保站、鄉鎮衛生院改擴建等衛生基礎設施相繼建成,農村醫療衛生條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廣播電視、人口與計劃生育事業取得新的進步,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高度重視改善民生,縣委、縣政府年初確定的10件實事基本完成,特別是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報銷比例再度提高,干部職工住房公積金制度啟動實施,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縣所有人群全覆蓋,使全縣干部群眾得到了更多的實惠。認真開展大接訪活動,妥善解決了一些信訪突出問題,信訪形勢得到進一步好轉。堅持開展“五五”普法,積極推進“平安武山”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有力地維護了社會大局穩定。
五是抗震救災取得全面勝利,災后恢復重建扎實有序推進。面對相繼發生的冰雪、雹洪、地震等嚴重自然災害,縣委、縣政府科學分析,冷靜應對,臨危不亂,果斷處置,帶領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奮力搶險救災,妥善安置災民,排除次生災害,組織社會幫扶,下撥救災款物,加強對社會面的控制和市場監督,保持了人心穩定、市場穩定、生產穩定和治安穩定,抗震救災取得了全面勝利。以農村住房建設為重點,全面展開了災后重建工作,農村住房和五保戶“幸福家園”建設進展順利,城關鄧堡、洛門蓼陽、高樓秦灣等整村重建正在進行,35所學校重建全面鋪開,交通、水利等公共基礎設施維修重建全面完成,各項災后重建工作有序推進。
六是黨的建設不斷加強,效能建設初見成效。堅持把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深入開展了繼續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大討論活動,舉辦了高層次、高規格、高水平的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著力提高各級領導干部運用科學發展觀改造主觀世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加強了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調整交流干部108人,公選校長11人,充分調動了各級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大力實施農村基層黨建提升促進行動,公開選拔村黨支部書記16名,規范和改擴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86個,在灘歌、馬力建成了兩所農民科技培訓中心。實行村干部“三定”管理,年人均報酬提高到4000元以上,最高達到8000元。扎實推進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作,建成終端站點182個。大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加強了對抗震救災物資管理和使用的監督檢查,嚴肅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案件。深入開展效能建設年活動,集中整改突出問題412個,清查清理違規調動人員158人,有力推動了各項工作的落實。
七是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民主政治建設邁出新的步伐。認真實施文明村鎮創建和精神文明建設“315”工程,創建了一批省級、市級、縣級文明單位和先進個人,在全縣營造了積極進取、健康向上的輿論氛圍。充分發揮縣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領導作用,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職能,支持政府嚴格依法行政,支持政協充分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形成了四大班子同心、同聲、同向、同步的良好局面。加強縣委對武裝工作的領導,協調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有力地促進了人武部規范化建設。扎實推進工青婦等群團工作,充分發揮了黨和政府聯系各階層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