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引導轉觀念 強化措施促整治
武山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扎實有效

武山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優化農村人居環境為核心,以美麗鄉村建設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為重點,扎實推進農村環境衛生工作整治,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強化宣傳引導,群眾參與意識明顯增強。大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宣傳活動,邀請相關專家為縣直相關單位、有關企業負責人和鄉村干部舉辦了一期環保法律法規知識講座,在縣城寧遠廣場、洛門鎮和灘歌鎮鎮區開展了以“同呼吸、共奮斗、共同建設美麗武山”為主題的環保宣傳活動,共計展示主題掛圖50張、環保宣傳圖版面20個,發放環保宣傳單5000份、環保宣傳手冊2000本、環保購物袋10000個;在各村口及交通要道制作懸掛宣傳橫幅100余條。特別是城關、山丹、洛門等鄉鎮充分利用各村廣播進行大力宣傳,累計宣傳300多次,使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深入人心,農民群眾的思想認識有了顯著提高。

二是多方籌措資金,綜合整治經費得到保障。縣財政在資金十分困難情況下,安排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資金。各鄉鎮積極多方籌措經費,洛門鎮先期投入5萬元,山丹鄉投入1萬元,用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部分村采取群眾參與、投資投勞的辦法,積極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同時,積極探索創新資金投入方式,鼓勵和引導企業、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逐步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共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三是注重污染治理,水源地環境得以有效保護。針對蔬菜產業大縣的特點,突出加強水源地環境衛生整治,對部分村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設置了警示標志牌,完成水源地保護圍墻砌切300米。在城關清池、山丹周莊、馬力北順等村建設了農業生產垃圾收集點和尾菜熟化漚肥池,防止了尾菜及殘留農藥、化肥對水源水質的影響,建成農業生產垃圾收集點和尾菜漚肥池26處,推廣使用粘蟲膜和太陽能殺蟲燈,既保證了水源地水質安全,又保證了蔬菜品質。

四是加大整治力度,農村環境面貌顯著改善。在天定高速公路沿線、渭河流域、榜沙河流域、水簾洞景區至溫泉療養院沿線80個農村環境示范點,以“一池兩改三化”和“五清五改”為重點,采取“拆、粉、整、綠、建”等辦法,先后組織動員群眾3500余人次,動用挖掘機、推土機、鏟車、垃圾運輸車等機械80臺次,累計清理垃圾2200噸,清理違章建筑40余處,整治清理圍村溝渠41條,拆除危舊房200多間、亂搭亂建1200平方米,拆除改造殘墻斷壁10300平方米,刷新粉刷墻體6萬多平方米;新建文化墻1000米,改造危舊房500戶,硬化村莊道路和產業路8公里,栽植綠化樹3萬多株,新建垃圾池25個,安裝路燈50盞,新建沼氣池220眼;依托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危舊房改造和易地搬遷等項目,啟動了12個農村文化休閑廣場建設,硬化了16個山區村的村莊道路;開工建設了120戶新村住宅工程,農村環境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 (魏立濤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