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8日,武山縣委副書記、縣長索鴻賓帶領縣政府辦公室、蔬菜局等部門負責人,深入鴛鴦、高樓、馬力、洛門等鄉鎮,專題檢查調研設施蔬菜產業建設工作。
今年,縣委、縣政府確定了堅持把蔬菜做為區域首位產業,以“一園一區四片兩帶”為重點,大力推進蔬菜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新思路,武山在蔬菜產業規模化發展中將如何破解難題,各鄉鎮探索出了怎樣的有效模式?怎樣將零星、分散土地合理流轉,小地塊如何變成大規模?現有日光溫室大棚由于棚體較低、立柱過多,造成務作難,今后如何改進,發展方向在哪里?新材料、新結構大棚使用有何利弊,如何推廣?帶著這些問題,索鴻賓從全縣最西面的高樓鄉到最東面的洛門鎮,來到田間地頭和建棚一線,與鄉村兩級干部和群眾面對面交流,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

在鴛鴦鎮丁門村和高樓鄉八院村,索鴻賓認真檢查了設施蔬菜棚建設情況。看到當地群眾因地制宜,分別使用鍍鋅鋼管與新型復合材料作為大棚骨架,搭建了新型無立柱蔬菜棚,群眾可在棚內進行機械化耕作,極大地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時,索鴻賓與建棚人員就大棚搭建工藝流程、耐用程度、建設成本、實際效益等進行詳細交談,并仔細詢問蔬菜種植戶的種植意愿,鼓勵他們主動與市場對接,積極穩妥使用新材料、新架構大棚,按照市場需求開展種植,加快大棚改造升級,實現更新換代,提升種植收益。
在馬力鎮苗豐村設施蔬菜產業園區,村民苗付元正在自家傳統設施蔬菜大棚內翻耕土地,進行反季節韭菜栽植前期工作。索鴻賓走進大棚,詳細了解他家收入情況,并就如何發展壯大蔬菜產業進行了深入交流。長期搞蔬菜運銷和建棚材料經銷的村民成福生在產業園區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24個大棚,調研時,正趕上他組織工人熱火朝天地搞大棚建設,索鴻賓對他規模化發展設施蔬菜種植、帶動周邊群眾致富的做法表示充分肯定,鼓勵他選準適宜種植品種、精心管理務作,生產出優質無公害蔬菜,實現早日增收致富。

傍晚時分,索鴻賓來到位于洛門鎮孟莊村的蔬菜產業科技示范園區,與縣直有關部門、鎮村兩級干部一道,就如何充分發揮蔬菜產業科技示范園輻射帶動作用,加強規劃引導,推進武山大道沿線及全縣設施蔬菜提質增效和規模化、標準化發展進行了深入座談。
就進一步抓好蔬菜產業建設工作,索鴻賓要求,各相關鄉鎮和部門要堅持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全力推動全縣蔬菜產業加快發展,努力打造西部蔬菜產業強縣;要遵循市場規律,加強規劃管理,充分尊重群眾意愿,不斷創新工作機制,深化土地流轉,完善基礎設施配套,不斷加快蔬菜產業園區建設;要深入宣傳、廣泛動員,扶持有能力的蔬菜種植大戶發展規模化設施蔬菜種植,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發展蔬菜種植的積極性,讓廣大群眾在蔬菜種植中嘗甜頭、得實惠、奔小康;要積極開展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加強技術指導、技術培訓和配套服務,加快國家級洛門蔬菜批發市場建設,不斷完善蔬菜貯藏運銷、分檢包裝、精細加工等配套體系,努力走出一條發展現代化、種植精細化、經營公司化的蔬菜產業發展新路子。